陳義初盛贊:在廟口公演之舉,能夠直接和臺灣民眾零距離接觸,開了大陸赴臺民間文化交流的先河,值得贊賞和推廣。
繼在臺灣的宜蘭、南投、云林和高雄四地的演出之后,5月27日,《開漳圣王陳元光》劇組再次回到臺北市,并于當晚19點在臺北市中華路的國軍文藝中心戲劇廳舉辦了此行的第五場演出,也是最后一場演出。演出和前四場演出一樣,都達到了預期效果,取得了圓滿成功。
獲悉本次公演全部圓滿結束后,九屆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義初給劇組總團長發來訊息,盛贊本次活動:五場演出,感動上層士紳,又心系普通民眾,進入藝術殿堂,又活躍于祖廟草臺,尤其是在廟口公演之舉,能夠直接和臺灣民眾零距離接觸,開了大陸赴臺民間文化交流的先河,這在兩岸文化交流史上,絕無先例,值得贊賞和推廣。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楊慧中在5月27日晚觀看了臺北的演出后,上臺和演職人員親切握手,祝賀大家演出成功,并發表了講話。她說,5天來,全體演職人員冒著濕熱,穿著那么厚重的戲服,一站接著一站,一天都沒有停留,深入臺灣的臺北、臺中、臺南等地,為臺灣同胞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的演出,大家辛苦了!感謝促成此次來臺公演的中華僑聯總會,感謝臺灣社會各界為搞好本次演出的辛勤付出和友善協助。廣大的臺灣同胞們能從這部戲中,真正感受到濃濃的鄉情,從中進一步加強了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對兩岸不可分割的祖根文化淵源及其共同文化特征的了解,增進了兩岸同胞鄉親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楊慧中還簡要介紹了信陽市市情,她熱情歡迎臺灣廣大同胞都能夠去信陽走一走,看一看,多溝通,常交流。
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在講話中說,這是豫劇《開漳圣王陳元光》第一次登“臺”公演,在彰顯陳元光對中華文化貢獻的歷史地位上,深具意義。他介紹說,中華僑聯總會全體同仁注意到陳元光,是一個機緣,了解之后,一致認為,陳元光是一個被歷史遺忘或被忽略掉的民族英雄,他在關系到中華民族播遷和中華文化傳揚大業中,起到了關鍵性地位,值得大家從一些新的角度重新來評價他、定位他,還原歷史真相和公道。恰逢看到了信陽市豫劇團編排的大型歷史劇《開漳圣王陳元光》,一見傾心,于是極力邀請并促成了本次來臺公演。從五場公演的社會反映來看,本次文化交流之旅活動取得了預期效果,圓滿成功,可喜可賀。
“豫劇《開漳圣王陳元光》能夠來臺演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這一路走來,傾注了很多方面領導的關心和厚愛,沒有想到的是,我們臺灣廣大的民眾對該劇這么的喜愛和認可,我真的是太感動,太感動了!”本次率團來臺灣演出的總團長張冬梅在本次活動圓滿結束之后,接受記者采訪時幾度哽咽:“更沒有想到,無意中還開創了一次在陳將軍廟口公演的先例,能夠為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十分樂意,并且樂此不疲。”(原標題:豫劇《開漳圣王陳元光》在臺灣演出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