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信陽市光山縣潑陂河鎮堅持“文化興鎮”,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提升鄉土文化品位。該鎮以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民俗文化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積極健康的鄉村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
——文化陣地日臻完善。潑陂河鎮注重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投資40余萬元新建了400多平方米文化服務中心,內設演練大廳、培訓教室、棋牌室等;潑陂河文化分館面積500多平方米,是全縣唯一的一個鄉鎮文化館;全鎮23個村農家書屋配置了農業、科技等類別書籍、音像制品、報刊雜志共7萬余冊;建設濱河廣場、靜安廣場等多處文化廣場,為基層群眾提供了便捷寬敞的公共娛樂文化場所。
——廣場文化多姿多彩。潑陂河鎮組建吉祥健身隊、園丁舞蹈隊、星光大道舞蹈隊、舞之魂藝術學校舞蹈隊等30多支舞蹈隊,演出舞種包括廣場舞、扇子舞、交際舞、拉丁舞等,舞蹈隊吸收退休教師、學生等多階層人群,參與人數1000多。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組織人員開展送電影、送歌舞活動,為群眾每日送上 “文化大餐”,特別是盛夏之夜的廣場上,人們載歌載舞,廣場文化多姿多彩。
——民俗文化逾久彌香。潑陂河鎮文化服務中心、文化館等單位注重挖掘當地民俗文化,在弘揚傳統中娛樂群眾、提升文化創造力。在元旦、春節等節慶日組織民俗文化展演,結合本地傳統,通過“傳幫帶”整理、展示、提升等手段,使地燈戲、打秧歌、劃旱船、皮影戲、舞獅子等非物質文化成為該鎮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煥發出獨特的魅力。
——社區文化古樸芬芳。潑陂河鎮現存古建筑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其中永濟橋、鐘樓等4處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待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原貌保存較好的古街巷6條(總長2780米)。近年來,潑陂河鎮在做好重點文物保護的同時,加大社區建設,建成永濟橋等新型農村社區,配套供水、供電、綠化、路燈、道路和文化廣場,傳統建筑藝術和民間文化融合交匯,既為居民提供了整潔明亮的居住環境,也提高了大家的休閑生活品味。為此,潑陂河鎮先后被省政府、省住建廳、省環保廳命名為“歷史文化古鎮”、“中州名鎮”、“衛生鄉鎮”、“環境優美小城鎮”。(原標題:歷史文化名鎮--光山縣潑陂河鎮群眾文化活動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