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信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信陽學院聯合舉辦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聯展,展示青年非遺傳承人張秋娟、張夢竹的烙畫、陶瓷作品。信陽學院名譽校長王北生、專職副書記施昌海、副校長王志華、信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梁光旭、中共信陽市委黨校原副書記胡長河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開展式。
“烙畫”又稱燙畫或火筆畫,主要方式是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創作時需嚴格把握火候、力度,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 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陶瓷”是一門古老的技藝,同時又是復合藝術,它與繪畫、雕塑、設計、以及其他工藝美術等有著無法割舍的傳承與比照關系。其技藝主要是以粘土和瓷石為原料,通過一定的制坯、繪畫、上釉、燒制等流程燒制出各種造型的成品。本次展示的商城張氏陶瓷是在利用豫南山區瓷土資源的基礎上,吸收安徽等外來陶瓷元素,將豫南制陶技藝與豫南山區文化相互浸潤、交融,逐漸形成了現今兼容并蓄而獨特的風格。
張秋娟和張夢竹均是信陽市年輕一代的非遺傳承人,二人均為80后。他們在保護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在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征途中,辛勤耕耘,砥礪奮進,不斷吐故納新,勇攀藝術的高峰,創作出大量精美的非遺作品,值得全社會去關注、支持和愛護。
信陽學院作為一所高校,長期以來致力于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卓越的視野和扎實的作風,做出了高校研究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范。信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發揮服務型政府職能,加強與信陽學院的合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常態化開展,組織更多的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走上課堂,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熱愛優秀民族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