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縣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所在地,是大別山堅持紅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給新縣留下了大量紅色革命文物舊址、遺址和紀念地。目前保護較好的革命遺址遺跡有36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共7處;省級革命文物舊址16處;市縣級革命舊址63處,革命舊址紀念館16個。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下,新縣在做好革命文物保護規劃、爭取保護維修資金、科學合理修繕和建設革命舊址紀念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舊址
規劃方案先行
保護好革命文物并合理利用,首先要編制好革命遺址遺跡的規劃方案,新縣革命文物遺址遺跡紀念地眾多,沒有一個完整的保護規劃和實施方案,在日常工作中便無從下手。近年來,新縣對革命文物遺址遺跡、革命紀念地的保護規劃和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高度重視,邀請有專業資質的單位和行業專家來現場勘測,先后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編制了保護規劃和修繕實施方案,并呈報上級部門批復。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鄂豫皖邊區列寧高級學校舊址、吳煥先故居、高敬亭故居、列寧小學舊址、鄂豫皖軍委兵工廠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司令部舊址、白沙關萬人暴動舊址等十多處革命舊址編制了修繕保護方案,并呈報上級部門批復。
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
新縣革命舊址大多位于偏遠村莊,由于維修保護經費不足,年久失修,導致革命舊址墻倒梁歪、屋面漏雨、墻皮脫落、潮濕進水,再加上白蟻等病蟲害,木質門窗、廊柱、梁架等木構件侵蝕嚴重。為搶修這些面臨坍塌的革命文物舊址,新縣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對鄂豫皖軍委航空局舊址、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舊址、鄂豫皖省蘇維埃政治保衛局舊址進行了及時維修;爭取省財政資金,對白沙關萬人暴動舊址、鄂豫皖軍委兵工廠舊址、列寧小學舊址等保護單位進行了維修;爭取縣財政資金,對乘馬區農民赤衛軍指揮部舊址、楊樂羊革命烈士早期活動地舊址、紅十一軍三十一師反“徐夏會剿”指揮部舊址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搶修;爭取社會資金,對韓氏宗祠、吳煥先故居、鄂豫皖邊區列寧高級學校舊址進行了搶修。
“土洋結合”的施工
革命文物舊址修繕是保護工作的根本,如何維修好文物本體?在“修舊如舊”的前提下,新縣文物部門主要采取招聘正規企業加當地傳統泥瓦匠、石匠、木匠等匠人相結合的方法,正規企業把握工程質量,傳統匠人把握工藝。如在革命文物舊址排水施工方面,正規企業的工作人員多生活在北方,北方常年雨水少,主要采取散水法,而新縣處于南方,常年雨水較多,主要采用房屋前后檐明溝排水的方法,溝底一般低于室內地坪20厘米以下,山墻兩側主排水溝一般或明或暗,一般排水溝底低于室內地坪80厘米以下。這樣的排水法,室內較干燥,梁架不易腐爛。在施工方案方面,聘請專業的設計公司做正規的修繕保護方案,而在施工過程中,長期聘請當地一位70多歲的老設計師做技術指導。新縣建筑風格不同于北方建筑,又與徽派建筑有區別,如梁架安裝,主要是八柱落腳,墻倒房不塌,還有封檐、封山、出檐、出山、屋脊、門窗等等都有很多區別。
打造革命舊址紀念館
近年來,新縣先后成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舊址紀念館、許世友將軍紀念館、吳煥先故居紀念館、柴山保革命紀念館、紅四方面軍將士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紀念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等16個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現已全部免費開放。保護革命文物,傳承革命精神的同時,合理利用,教育后代,顯示了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