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俊,男,1971年1月生,河南西華人,大學學歷, 1991年10月參加工作,200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5年來,他先后任河南省勞改二支隊(現河南省周口監獄)子弟學校教師,河南省周口監獄六監區辦事員、科員、分監區長,河南省焦作未管所七監區副主任科員、河南省焦南監獄十七監區(罪犯生活監區)副主任科員。25年來,袁文俊同志扎根基層、兢兢業業,無論在哪個單位、哪個崗位、遇到多大困難,都能以實際行動自覺踐行“聽黨的話,無私奉獻,用心謀事”的河南司法行政精神,牢記共產黨員宗旨,聽從命令,服從安排,無怨無悔,盡心盡力完成組織交辦的各項任務,先后被評為優秀黨員2次、優秀警官2次、優秀公務員3次、先進工作者2次、獲嘉獎1次。
2次摔倒,1次爬起,僅三十多米的距離,他用執著和生命鑄就了監獄警魂
2016年9月27日。這一天,袁文俊同志本該在家休息,但是在接到監區召開“國慶”安保專題會議的電話后,他二話沒說就向監獄趕去。可誰也沒有想到,電話中“好的,我馬上就到!”竟成了他人生的遺言。監獄內的攝像頭清晰地記錄了袁文俊同志去世前的一幕:7點41分,袁文俊在進入監獄大院后不久便仰面摔倒在地上,手腳隨之晃動了幾下,身體靜靜地躺在那里。半分鐘后,他逐漸清醒,顫顫巍巍地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土,毅然繼續前行。當時,擺在袁文俊同志面前的有兩種選擇,要么他轉身離開監獄,回家休息治病;要么繼續前行參加監區會議,但他毅然選擇了后者。與常人相比,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毅力,需要多么強烈的敬業精神才能做到。2分鐘、2次摔倒、1次爬起,僅三十多米的距離,45歲的袁文俊同志用他的執著和生命,鑄就了新時代監獄人民警察的警魂。
其實就在去世前幾天,袁文俊的病情已初現端倪并一直在蔓延、惡化。9月24日凌晨4時許,在組織犯人出工時,他無故暈倒在監舍六樓;中午11時30分許,他又出現了頭暈乏力、胸悶氣短、暈厥和上下樓困難等情況。就是這樣,他仍然堅持值了一個夜班,9月25日繼續上了一天班。9月26日上午,由于妻子還要上班,袁文俊便自己來到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做檢查。結果出來后,妻子也匆匆趕到,醫生診斷其頭部有真菌感染,中度心肌缺血,竇性心律,起搏改變,性質待定,建議立即住院觀察治療。其妻子不等醫生說完就要回家收拾東西住院,可是袁文俊堅持說:“單位人員本來就緊張,再加上國慶期間監管安全壓力比較大,等過了國慶節再來住院吧!”誰也沒想到,僅僅一天后,他就倒在了心愛的工作崗位上。
披星戴月,風雨無阻,他用責任與擔當彰顯了共產黨員的赤膽忠心
袁文俊所在的部門是監獄的后勤監區,負責全獄數千名罪犯的一日三餐,被大家形象地稱為“兩頭見星星、跟著月亮走”的警察。燒火做飯,這在普通家庭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監獄就顯得那么的“不平常”。罪犯生活工作,不僅僅關乎著罪犯的吃喝拉撒睡,還關乎著罪犯的合法權益保障及思想狀態,更關乎監獄的安全穩定。袁文俊同志深知責任重大,他幾乎每天早上4點多就從家里出發,全天需要組織蒸2萬多個饅頭、烹飪4000多斤蔬菜、配送飯菜40多次,晚上8點多才能回到家中。遇到值班、與罪犯談心,工作就只有連軸轉了。在他的頭腦中沒有節假日、休息日的概念,一年300多天都是披星戴月、風雨無阻、忘我工作。工作中,他善于總結經驗,改進創新,根據多次實踐,他總結出了不同季節蒸饅頭的經驗,確保罪犯吃上可口的飯菜。袁文俊善于管理,為保證食品安全,他嚴格質量管控,從食品到人員、從源頭到操作,都全程一絲不茍地監督每一個細節;為形成機制,他起草了《食品倉庫驗貨制度》、《食品加工工作流程》、《食品配送工作流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發揚傳統,恪盡職守,他用無私的奉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袁文俊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共產黨員,黨的紅色基因早已根植于他和家人的心中,他的女兒在大學二年級時就向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袁文俊的父母是河南省周口監獄的的退休警察和職工,當時河南省周口監獄還是農場監獄,地處偏僻、關押點分散,工作生活條件艱苦,但袁文俊的父親卻從沒有一句怨言,從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父輩那種“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烙印在袁文俊的腦海中,奠定了他的性格基因,教會了他如何走好人生路。2015年10月22日,是袁文俊的父親66歲生日,作為長子,他說好了要回去為父親祝壽。可是直到中午,也沒見袁文俊回來,父母看著滿滿的一桌菜,心中滿是傷感,以為袁文俊把這事忘了。中午12時許,袁文俊打來電話,向父親表達了深深的歉意,說:“監區一名同事因為有急事,我要替他值班,不能回去為您祝壽,明年一定回去為您老人家過生日。”此時此刻,這成了他永遠無法實現的諾言。袁文俊同志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心中始終想的是工作,把方便永遠讓給別人的好警察、好黨員,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秉持孝道,熱心助人,他用孝心、熱心譜寫了人間真愛
袁文俊同志在工作中認真負責,雷厲風行,可在生活中他也有“柔情”的一面。袁文俊的父母均生活在異地,盡管路途遙遠,但他仍然堅持不時帶上妻子和孩子,回家探望父母一次,堅持“陪伴才是最好的孝道。”作為家中長子,袁文俊經常對弟弟、弟媳說:“父母年齡大了,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難別給爸媽說,告訴我,我來解決”。袁文俊不但孝敬父母,對家里其他長輩也豪不含糊。一次,他在老家探望親人的時候,看到年近80的姑姑生病在床、活動不便,二話不說馬上端來洗腳水,捧起姑姑的腳就為她搓洗,絲毫不嫌姑姑腳上的異味,他洗的是那么認真、那么仔細,孝心滿滿。
在監區,袁文俊同志也是有名的熱心腸。同事張向科是從其他單位新調來的干警,閑談中曾說起過想買輛車,但由于剛到新單位,地方不熟,遲遲沒有行動。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天下班后,袁文俊主動開車拉上張向科來到4S店,幫助他挑選車輛。“今年春節為了讓我回家過年,袁大哥主動替我值班,讓我很感動,至今難以忘懷。”去年剛參加工作的新警岳山山動情地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想著給把便利留給別人,心里唯獨沒有自己。
袁文俊同志去世后,監獄黨委向省廳局匯報了袁文俊同志突發疾病以及搶救的情況,介紹了袁文俊同志的先進事跡。河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王文海及時作出批示,要求“宣傳、表彰基層這樣的優秀干警”;河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馬占峰,河南省監獄管理局政委石英、政治部主任李寶華也分別批示,要求對袁文俊同志的先進事跡及時給予宣傳報道,號召全省監獄系統廣大警察及黨員干部向袁文俊同志學習。11月10日,河南省監獄管理局黨委作出了在全省監獄系統開展向袁文俊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11月11日,河南省監獄管理局在河南省焦南監獄召開會議,具體部署在全省監獄系統開展向袁文俊同志的學習活動。
袁文俊同志的先進事跡一經披露就引起了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11月7日,中央政法委官方微博“中國長安網”一天之內連發兩條微博,對袁文俊同志的事跡進行詳細報道,閱讀量達22萬次,轉發457次;《法制日報》11月7日頭條發布了袁文俊同志的先進事跡;11月8日,《河南法制報》及其官方微信平臺分別以《用生命詮釋忠誠——追記河南省焦南監獄干警袁文俊》、《是什么讓河南一位獄警始終忠于崗位》為題進行了報道;此外人民網、司法部“監獄之聲”微信公眾號、大河網、搜狐網等媒體也對袁文俊同志的事跡進行了跟進報道。袁文俊同志的先進事跡經媒體大量報道后,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廣大網友好評如潮,紛紛點贊、留言,為他的選擇而感動,為他的精神而折服。2016年11月11日,《法制日報》、《河南日報》、《人民網》、《大河報》、《河南法制報》、《河南商報》等諸多媒體記者來到河南省焦南監獄進行深入采訪報道,重走袁文俊同志生前走過的路,親身體驗袁文俊同志的崗位工作,充分感受袁文俊同志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袁文俊同志在生死面前的選擇,在他身上體現出的精神與品質,震撼和感動了身邊的人。9月29日,在袁文俊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河南省監獄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李寶華專程趕來參加;河南省焦南監獄警察職工、袁文俊同志在河南省周口監獄的生前好友、同事自發匯集到焦作市殯儀館,送別他們的好戰友、好兄弟;袁文俊同志所在監區的服刑人員也自發地默哀、悼念他們的好警官、好管教。
袁文俊走了,他留下的精神卻影響深遠。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牢記宗旨、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篤定前行的政治品質,體現了扎根基層、勇于擔當、兢兢業業、勤奮工作的實干精神,體現了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舍身忘我、無怨無悔的優秀品質,為廣大監獄警察、黨員干部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袁文俊同志是河南省監獄系統“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他的先進事跡正激勵著越來越多的警察、黨員干部不忘初心、奮發有為、砥礪前行,為推動監獄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