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名人名家 >> 身邊名人 >> 瀏覽周口

玩轉“飛車”的“杜家軍”——訪周口市女子飛車雜技團團長杜學恒

2013/10/18 16:01:24 點擊數: 【字體:

玩轉“飛車”的“杜家軍”——訪周口市女子飛車雜技團團長杜學恒
杜學恒
玩轉“飛車”的“杜家軍”——訪周口市女子飛車雜技團團長杜學恒

玩轉“飛車”的“杜家軍”——訪周口市女子飛車雜技團團長杜學恒

玩轉“飛車”的“杜家軍”——訪周口市女子飛車雜技團團長杜學恒


    飛檐走壁,通常用來形容人身懷絕技,身體輕捷,能在房檐和墻壁上行走如飛,可這只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做到“飛檐走壁”的人可謂少之又少。但是,在我市雜技界,就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團體——她們身懷“飛車”絕技,能在一個高6米、直徑 14 米的大木桶內駕駛汽車、摩托車飛速行駛,場面之驚險,速度之快,讓人嘆為觀止,比起“飛檐走壁”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團體就是周口東新區文昌辦事處郭埠口村的杜氏家族。30余年來,杜家人憑借精湛的“飛車”特技,走南闖北,征服了觀眾們挑剔的目光。

  2011年12月6日,記者見到了剛從杭州演出歸來的“杜家軍”的領軍人物——杜學恒。當天,53歲的杜學恒侃侃而談,他從自己年幼學藝的艱辛,說到組建雜技團外出演出時的困難,以及創業的艱難歷程,最后說到對“杜家軍”不斷發展的熱切情懷,言語間透露出一個雜技人對雜技藝術的不懈追求。

  年幼學習雜技

  據杜學恒介紹,他們家族中,最早練習雜技的是他的大哥杜學富,杜學富十多歲就開始在江蘇鹽城雜技團學藝。由于家中貧寒,杜學恒6歲那年,和二哥杜學華、三哥杜學田,也來到江蘇鹽城“投奔”大哥,并學習雜技。

  1966年,已經在雜技團學藝近兩年的杜學恒逐步學習了《飛人》《吊子》《草帽》等十余個雜技節目,并開始登臺演出。杜學恒第一次走上舞臺演出,是在湖北鄂州,演出的雜技節目是《木磚頂》,憑著過硬的基本功,他的表演取得了圓滿成功,博得觀眾陣陣喝彩。從此,杜學恒從雜技團學徒成為一名雜技演員。之后,杜學恒和幾個哥哥一起,跟隨江蘇鹽城雜技團到全國各地巡回演出。

  兄弟組團“走江湖”

  “學會了一些雜技節目后,就想著哪天自己也能組團單干!”提起離開江蘇鹽城雜技團的原因,杜學恒說,看到雜技團體效益很好,杜學富就想自己組建一個雜技團外出演出掙錢,“于是我們弟兄幾個跟著大哥離開雜技團回到周口,1968年,我們開始在周邊縣市演出。”

  提起兄弟四人學藝有成之后,組團“走江湖”的經歷,今年已經71歲的杜學富說,他們弟兄四人在外“走江湖”期間,就算是學藝時間最長的他,演出時也時常發生意外:在安徽,一次杜學富表演《吞劍》節目時,一不小心,表演用的劍把胃給扎壞了,當時他就感覺不舒服,但還是硬撐到演出結束才到醫院治療。還有一次是他表演《刀中飛人》節目,當時他嘴里叼著碗,從布滿尖刀的兩個木板中間走過,由于道具方面的原因,他的肩膀不幸被刀尖割傷,頓時鮮血直流,現場觀眾齊聲要求他趕緊下臺去治療,可杜學富硬是把整場表演堅持下來,此舉為他贏得了陣陣掌聲。

  在杜學富的帶領下,他們兄弟四人先后到新疆、湖北、山西等地演出。每到一處,杜氏兄弟的雜技表演總是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期間,杜學恒和三哥杜學田經人介紹,一起來到了湖北一個機械廠的文工團,白天參加文工團里的演出活動,晚上學習文化課。

  正式組建雜技團

  1979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原本靠“走江湖”的“杜氏雜技團”迎來了發展的高峰,隊伍逐步發展壯大,演員逐漸多了起來,并得到了文化部門的認可,正式成立了周口鎮新生雜技團。

  1983年,周口鎮新生雜技團開始走出周口,到外地巡回演出。1985年,周口鎮新生雜技團更名為周口市雜技團,杜學恒擔任團長。由于此時觀眾的審美需求不斷提高,杜學恒便不斷豐富雜技團的表演節目,他在道具、節目的編排上下工夫,以此吸引觀眾。

  杜學恒帶領雜技團在江西、浙江等地演出時,發現一些雜技團的節目編排、燈光效果等和自己的雜技團不相上下,他認為這樣一來自己雜技團的優勢不太明顯,于是,杜學恒就計劃著把一些更吸引人的節目引進到雜技團,以增加經濟效益。

  1997年,在江西演出時,杜學恒發現一個來自山東的雜技團表演的節目很吸引觀眾,每次演出時觀眾都爭著看。經過打探,杜學恒得知山東雜技團的雜技演員表演的《飛車》節目,以驚險刺激的場面吸引了大量觀眾,于是他就和妻子朱翠英商量著也要搞“飛車”表演。

  引進“飛車”特技

  “咱們還是老老實實地表演雜技吧,別學那些‘稀罕玩意兒’了……”聽到杜學恒要組建“飛車團”,妻子朱翠英有些猶豫。但執拗的杜學恒哪肯輕言放棄,撂出狠話來:“如果你不讓上‘飛車表演’,我從此就不干雜技團了。”見丈夫鐵了心要上《飛車》節目,朱翠英只得點頭同意。

  于是,杜學恒拿出兩萬元錢,請了山東一個“飛車團”的師傅,并買來制作道具的材料。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個高6 米、直徑 14 米的大木桶正式完工,他又買了兩輛“奧拓”轎車,開始跟隨師傅練習《飛車》。

  由于平時經常練習的雜技節目與“飛車”根本沾不上邊,所以練習《飛車》節目非常困難。一次,杜學恒的徒弟楊偉開著汽車在大木桶內練習車技,剛開始還算順利,可在練到第五天時,車突然翻了,楊偉的腿也夾在了車門里,送到醫院經搶救才脫離危險。

  經過幾個月的練習,1998年下半年,周口市雜技團的雜技演員開始登臺表演《飛車》。第一次表演《飛車》是在西華縣,當時,前來觀看的群眾絡繹不絕,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從此,《飛車》成了雜技團的招牌節目。此時,周口市雜技團也更名為周口市女子飛車雜技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周口晚報 2012年1月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