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和平:揮毫潑墨潤心田
2012/6/21 11:15:1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侯和平簡介
侯和平1954年出生于河南省鄲城縣,1972年投筆從戎,軍旅生涯35載。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協草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大河網美術館執行館長、河南省長城書畫院、大華書畫院副院長。
生命的早晨,蘊含著不一樣的精彩。侯和平的一天是從習書開始的。他凌晨即起,揮毫潑墨,數十載從不間斷。星轉斗移,四季更迭,職業變換,不變的是他對書法藝術的一腔摯愛,和對草書藝術朝圣的姿態。雖然成果豐盈,雖然名譽鵲起,但他依然聞雞起舞,臨池不輟。
一個風和日麗的冬日,我們約訪了這位書家。不算太大的辦公室里,墨香滿溢。“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 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一幅墨跡未干的草書作品迎面高掛,如詩似舞,狂達靈動。“這是我今晨的習作。我一直認為,必須要長期臨池,才能融會貫通,才能求新求變……”一杯清茶盈口,他的書法觀,他對藝術的追慕、對生命的透悟,便如他的書作一樣,把人帶入一個天馬行空、深邃生動的時空。
侯和平,1954年出生在豫東鄲城,這一帶是伏羲、老子文化的發祥地,文風頗盛。他父親的書法在當地頗有名氣,而他從小耳濡目染,滿心敬仰,六七歲開始習字,書法的種子在他童年思想的土壤里萌根,升騰起濃厚的筆墨情趣。這情趣如影隨形,伴隨著他生命的天真、歲月的浪漫、人生的風雨、職業的歷程,伴隨著他走到今天的風清日麗,碩果芬芳。“文化大革命”期間,年少的他曾寫寫抄抄大字報,“字好”引來無數夸譽。1972年,他投筆從戎。在部隊里,每次展覽、每期板報,都是他練筆、揮灑豪情的最佳場地。從士兵到大校,到2007年轉業地方一文化部門工作,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天高地闊,那支神圣的筆一直在揮灑。
篆、隸、楷、草、行到狂草,他的書法不拘一格,猶以草書見長。有評論說,他的作品既有“樓船夜泊瓜洲渡,鐵馬冰河大散關”的豪放灑然,又含“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委婉曲致。
“我其實在寫心。”他說,“藝術是一種真性情。寫出來這種東西,好像在寫境界,在寫感悟,在寫思緒中的喜怒哀樂。高興時候寫出的字是一種形態,不高興時候又不一樣,完全在寫心。
心情好,那種愉悅像流水一樣,在 你心里滋潤了一下子。那種感覺,再多的錢也買不到……”書如其人。豁達、率真,明亮透徹的個性,讓侯和平的周圍有很多朋友。朋友喜歡他的書法,更推崇他的為人。去年,豫湘中青年書畫聯展活動上,作為省書協草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的侯和平,受到了湖南書法家的歡迎。臨別時,湖南的十多個人全部與他擁抱告別。他笑稱:“那些藝術家的大胡子、長頭發,扎得我疼的要命。”快樂是他的生活主旋律。
他擁有一個快樂的家。他說,在一個家庭中,男人是要彈鋼琴的,得彈出和諧的音符,使家庭和諧,幸福。他和愛人結婚已30年了,但他把人們常說的審美疲勞趕得無影蹤。早上起床,妻子看到他的新作,常常會駐足觀看,評點一番。而他也常常會以一個幽默一句玩笑讓愛人開懷大笑。
在他的眼中,世界萬物都是美的,一切丑惡的現象都可以忽略不計。他會過濾心情,只留下陽光、藍天、花朵。萬物相通,藝理相近,他把這些美融入字中,升華為一種獨特的藝術之美。打開他的書法作品集,恰似欣賞一場盛大的舞會—— — 每一個字,都像是一個個會跳舞的精靈,舞姿曼妙,狂放逸動,美輪美奐。
白天工作需要清醒,在夜深人靜之時,他研讀古代書論,如饑似渴,徜徉于藝術浩瀚的時空,對話古今書畫大師,孜孜以求。在永無止境的求索中,他愈來愈感到自己生命深處涌動的對草書尤其狂草的癡迷與狂熱。每得一名帖,他一臨就是幾百遍。最近,他在臨張旭的草書四帖,已經臨了三百遍了仍不罷手。他一直認為,草書在所有書體中最富變化,也最難琢磨,其變化之多樣,結構之驚世異難,是其他書體無法企及的。汪洋恣肆,大開大合,夾雷挾電,風生水起、把生命的痕跡、歲月的滄桑,筆端的塊壘、壺中的疏狂,演繹得滿紙云煙,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其境之美,情之高,品之豐,令他仰望、追慕,夸父追日般執著……補給和涵養草書是一生的事,他說,與古人、與大師相比,他仍在路上。【原標題:侯和平:揮毫潑墨潤心田】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法制在線 作者:劉愛麗 黃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