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樂程式化。
傳統的《官會響鑼》打擊樂只有鑼,但打法分為幾種,具有不同的等級差別。七點鑼的節奏四慢三快,為老百姓紅白喜事時所用。九點鑼的節奏六慢三快,為縣級官員所用。依次還有十二點鑼、十四點鑼、十六點鑼和二十四點鑼。而二十四點鑼當時就是為迎接皇帝所準備。
二、以銅鑼為道具,演員以銅鑼為道具,時而打時而舞,并用鑼組成各種造型,變化微妙,達到似與不似,不似亦似的藝術境界。
三、表演形式獨具特色。
傳統官會響鑼表演形式有:“青蛙啃泥”、“天女散花”、“寇準背靴”、“二郎擔山”“獅子滾繡球”“張果老倒騎驢”“老鱉圍窩”、“小兩口親嘴”等多種套路。形象逼真,充滿了濃烈的鄉土氣息。具有獨特的表演程式及演奏技巧。鑼陣也有大有小,最小的2人就可以表演,最大的 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