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臨潼會】 傳統(tǒng)劇目。又名《臨潼斗寶》。含《戰(zhàn)潼關(guān)》、《臨潼斗寶》前后兩部。事見《左傳》、《春秋鼓詞》及明丘浚《舉鼎記》傳奇。敘秦王為威懾諸侯,計邀十七國 諸侯至臨潼斗寶。楚國大將伍員知寶被盜跖所劫,鞭打盜跖,奪回寶物,又與其結(jié)為兄弟。至秦,各國比寶、比武,伍員力舉千斤銅鼎,壓倒諸侯,秦王懼之,將妹 孟嬴(無祥公主)許婚楚太子建。各使臣安然回國。 此劇系生角為主之唱做并重戲,有時連演,有時分演。劇本存佚不詳。豫劇、同州梆子有此劇目。
【樂毅伐齊】事見《史記?田敬仲世家》和《列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敘戰(zhàn)國時,燕惠王中齊國離間之計,以騎劫代樂毅攻打齊國。先攻下臨淄,后 攻打即墨。齊相田單誘使騎劫割掉齊國俘虜?shù)谋亲樱诘酏R人的祖墳,致使齊軍下定與即墨共存亡的決心。并派人謊報騎劫,城內(nèi)糧絕,不日即行投降,以消磨燕軍 之志。田單趁燕軍松懈之機(jī),挑選五千壯士,化裝成怪人;再挑千頭壯牛,打扮成五顏六色之怪獸,犄角捆綁尖刀,尾系滲油的麻和葦子,利用深夜燕軍酣睡之機(jī), 火燃牛尾,沖入燕軍營中。五千壯士隨后廝殺,終于殺死騎劫,齊國俘虜亦趁機(jī)反正,一舉消滅燕軍,收復(fù)當(dāng)年被樂毅攻占的七十余城。 此劇系須生為主唱做工并重戲。劇本存山西省戲劇研究所。豫劇、秦腔有此劇目。
【伯牙奉琴】,含折戲《奉琴》。事見《今古奇觀》第十九回。敘晉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國,舟至馬鞍山,撫琴自娛,為樵夫鐘子期所欣賞。俞乃邀 鐘登舟,共論琴律,喜得知音,結(jié)為兄弟而別;次年伯牙公務(wù)畢,攜琴入山訪鐘,路遇鐘父元甫,始知子期已死。伯牙至其墓前哭祭,痛感知音難得,將琴摔碎,迎 養(yǎng)鐘父回晉。 此劇系生角為主之唱做工重頭戲,其中折戲《奉琴》常單獨演出。
【殺狗勸妻】。敘戰(zhàn)國時,楚國大夫曹莊娶妻焦氏,性情刁潑,她不滿婆母讓曹莊棄官回家,又嫌其麻煩,時有齟齬。一日,曹莊打柴未歸,曹 母腹中饑餓,焦氏卻以干饃、清湯敷衍。婆婆啃不動,焦氏竟將其喂犬。曹母要責(zé)打焦氏,焦氏反將婆母暴打。曹莊歸家,強(qiáng)自忍耐,好言相勸。焦氏誤以為得計, 更加無理取鬧。曹莊忍無可忍,舉刀欲殺,因母阻擋,誤殺家犬。焦氏為婆母相救所感,悔悟認(rèn)錯,一家人得以和睦相處。
【馬武奪元】 傳統(tǒng)劇目。又名《戰(zhàn)昆陽》,含同名折戲。事見《東漢演義》。敘王莽篡漢,開科取士。馬武、岑彭、吳漢赴京應(yīng)試。劉秀易名金和,科場放箭,報仇未果,被捕 欲殺,幸得王封拯救。馬武、岑彭相持奪魁,吳漢一箭分開,并言明放箭原因,被王莽招為駙馬,官封潼關(guān)太守。主考官王封有意留下馬武復(fù)漢,獻(xiàn)策點岑彭為魁 元。馬武不服,惹惱王莽,要將其斬首。經(jīng)王求情,逐出校場。
【安安送米】 傳統(tǒng)劇目。又名《蘆林會》,含折戲《安安送米》。事見《后漢書?列女傳》、漢劉向《孝子傳》、明人陳墨《躍鯉記》傳奇。敘陶氏聽信弟媳姜姑讒言,逼子姜 詩休棄媳婦龐三春。龐自盡未遂,投蘆林庵為尼。其子安安,積米百日,送至庵中,母子相見。姜詩向母親說明此情,陶氏親至蘆林庵,邀龐回家重聚。
【白逼宮】 傳統(tǒng)劇目。又名《審吉平》、《血帶詔》,含折戲《拷吉平》。事見《三國演義》二十二回至二十四 回及《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敘三國時,曹操專權(quán),獻(xiàn) 帝畏其勢,修血詔一道,命董承伐曹。董承聯(lián)絡(luò)王子服、馬騰等人共議伐曹事。時,太醫(yī)吉平斷指為誓除曹,并趁為曹診病之機(jī),暗配毒藥,殺曹未遂。曹百般拷 問,吉平不屈而死。董承家人苗澤,因與其妾私通,受董責(zé)而逃往曹府出首。曹操領(lǐng)侍卒殺董承、馬騰,進(jìn)宮殺死董妃,逼獻(xiàn)帝傳旨,將女曹金定封為昭陽院正宮, 以做謀篡之內(nèi)應(yīng)。馬超于西涼得知其父馬騰遇害 ,即與馬岱、龐德率兵為父報仇。趕至潼關(guān)大破曹兵,曹操割須棄袍,方逃活命。
【斬貂蟬】 傳統(tǒng)劇目。又名《關(guān)羽月下斬貂蟬》。事見明人《斬 貂蟬》雜劇。敘貂蟬被擒,曹操欲殺之,恐其貌美殺者不忍下手,后送貂蟬于關(guān)羽,欲以美色誘之,使為已用。關(guān)羽不為女色所惑月夜斬蟬。臨刑時,貂蟬陳其刺董卓、擒呂布之功,關(guān)羽不赦,終斬之。 此劇系紅生、小旦唱做工并重戲。劇本存佚不詳。豫劇有《月下斬貂》。
【東吳大報仇】 傳統(tǒng)劇目。又名《伐東吳》,含折戲《劉備祭靈》。事見《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八十三回。敘三國時,關(guān)羽作戰(zhàn)于荊州路上,前有吳兵,后有魏軍,危急之際, 遣人求救于吳將呂蒙,呂反用計害之,關(guān)被吳將潘璋所殺。張飛亦被部屬范強(qiáng)、張達(dá)所刺。劉備聞訊不勝悲痛,特設(shè)靈堂以祭之。祭后欲伐東吳報仇。此時,關(guān)興、 張苞擒斬吳將譚雄而歸,劉備設(shè)宴犒勞。酒席宴上慨嘆昔日五虎上將,出言刺傷老將黃忠。席未了,黃忠單騎殺入?yún)菭I,力斬崔禹、史跡,大敗潘璋,不幸為馬忠暗 箭所傷,回營而亡。劉備睹此情景益增悲恨,遂決心統(tǒng)兵七十萬伐吳,殺潘璋、馬忠,大報其仇。豫西名家賈保須的代表劇目,存有錄音。
【李淵辭朝】 傳統(tǒng)劇目。又名《李淵勸將》、《秦瓊救駕》、《臨潼山》。事見《隋唐演義》第四至五回。敘隋文帝楊堅時,唐國公李淵之母壽誕,太子楊廣帶禮來賀,見李 淵之妻竇氏貌美,即行非禮,李淵以棋盤打其金冠。嗣后李執(zhí)意辭朝,攜母、妻回太原避禍。楊廣命魏文通、韓烈虎伏兵臨潼山截殺。文通被李淵刺死,韓亦自刎。 楊廣又派四路總兵出擊,皆被李淵說退。后楊廣親自出馬,假扮強(qiáng)盜追殺李淵,恰逢秦瓊押解犯人經(jīng)過,助老打小,殺退楊廣。李僅知打楊廣者單露一“瓊”字而 去,遂修窮神廟祀之。
【殺四門】 傳統(tǒng)劇目。事見《征東全傳》。敘遼將蓋蘇文困唐太宗于越虎城,程咬金突圍回朝搬兵。羅通、秦懷玉率兵救駕。尉遲恭懷恨奪帥印時秦懷玉將其毆打,故意使其廝殺四門,疲于奔波,直至力盡吐血。后羅通助秦?fù)魯∩w蘇文。 此劇系武生、凈角武打戲。演出時,有單邊槍花武打。
【少華山】 傳統(tǒng)劇目。又名《小富貴圖》、《雙蓮配》,含折戲《烤火》、《赤水驛》。事見清人《燕蘭小譜》。敘傅謙誣婿倪俊刁搶成婚,行賄縣令臧昂,將其囚入獄中。后因 傅女金蓮訴控,含冤始雪。倪之義兄袁龍,在少華山落草,又擒得臧昂未婚妻尹碧蓮上山。時,倪俊已中解元,路經(jīng)少華被邀上山,袁促倪、尹成親。倪不肯,烤火 待旦,天明辭去,到赤水驛認(rèn)為兄妹。后倪俊高中,傅金蓮再三謙讓,使碧蓮終配倪俊。 此 劇系小旦、小生、凈唱做工并重戲。所含折戲《烤火》、《赤水驛》常單獨演出.豫劇名家盧玉琴此戲留有錄像。
【二度梅】 傳統(tǒng)劇目。又名《杏元和番》,含折戲《重臺》、 《漁舟配》、《花亭相會》。事見清初天花主人《二度梅全傳》、清石談《兩度梅》傳奇、無名氏《二度梅寶 卷》及《二度梅》彈詞。敘唐德宗時,陳杏元、梅良玉之父同朝為官,十分交好。梅家被奸相盧杞陷害,只有良玉隱名逃出,后被陳家收為書童。一日,正值梅花盛 開,陳父在花園設(shè)祭悼念亡友,狂風(fēng)驟起,吹落滿園梅花,杏元不勝感慨。當(dāng)晚,良玉也來花園設(shè)祭,并題詩一首,祝禱梅花重開二度,父冤得雪。事為杏元察覺, 問知良玉是梅家后代,陳父遂將杏元許之。不料盧杞又害陳家,向德宗進(jìn)讒,逼杏元出塞和親,杏元悲痛欲絕,路經(jīng)昭君廟,跳崖自盡,相傳為昭君神所救,終與良玉團(tuán)聚。
【 沙陀國】 傳統(tǒng)劇目。事見《殘?zhí)莆宕费萘x》。敘唐時,黃巢起義。僖宗命程敬思沙陀國搬兵,中途為星星膽所阻,得十一太保相救。程敬思至沙陀國,說明來意,李克用不肯出兵,由十一太保代奏九家皇娘,克用始允之。歸途敬思又收取周彥武、安敬思,分別封為十二太保、十三太保。 此劇系小生、大凈唱做并重戲。其中李克用《表古》為單折大凈唱工戲,禿兒大花臉席留根演出代表戲之一。
【汴梁圖】 傳統(tǒng)劇目。又名《宴月亭》。含折戲《殺宮》。事見《新五代史?漢本紀(jì)》。敘后漢隱帝劉承佑,寵蘇逢吉父女,害死郭威表兄史平章。郭威知之,返朝替兄報 仇。帝得汴梁圖, 以為不祥之兆,調(diào)皇后劉桂蓮還朝。蘇妃之父蘇逢吉久欲謀篡,與女訂計,在府下設(shè)君臣大宴,請隱帝臨幸,欲以伏兵弒帝。皇后劉桂蓮阻帝前 去,帝不聽,中計被困,幸劉遣大將趙普救帝脫險。蘇逢吉率眾屠宮,劉等力戰(zhàn),將蘇擒獲,并殺蘇妃。郭威兵至汴梁,逼劉承佑自殺后即位,立后周,年號廣順。
【高平關(guān)】 傳統(tǒng)劇目。又名《借人頭》,含折戲《取頭》、 《白虎堂》。事略見《飛龍傳》第四十六回。敘后周時,高行周鎮(zhèn)守高平關(guān),太祖郭威屢攻不克。郭知趙匡胤與 高深有情誼,囚匡胤之父,逼趙往高平關(guān)取高行周之頭。趙不得已前往,至關(guān)哀求,高初不許。后趙許封其二子懷德、懷亮王爵,并答應(yīng)將妹許配懷德,高遂自刎。 趙交頭復(fù)命,郭威被人頭嚇?biāo)溃駱s登基,是為世宗。
【茍家灘】 傳統(tǒng)劇目。含折戲《觀兵書》。事見《殘?zhí)莆宕费萘x》、《新五代史?死節(jié)列傳》。敘五代后梁時,名將王彥章聞李存孝死,兵反。李嗣源搬來高思繼與王戰(zhàn),高 死。劉高至,亦為王所敗;高子保童為父報仇,出營戰(zhàn)王,打得彥章吐血而逃。石敬塘亦至,眾人伏兵茍家灘,誘彥章至此,合力殺之。祥符調(diào)名家張子林善演此劇。
【三回頭】:為孫仁玉編劇。寫呂鴻儒之女呂榮兒,嫁于許升為妻,許升飄風(fēng)浪蕩,榮兒規(guī)勸即發(fā)生吵鬧。一日,呂鴻儒去許家,正值許升跟榮兒無理取鬧,鴻儒一怒之下,令榮兒與其離婚。許升怒寫休書,隨又反悔,榮兒臨離門時,許升又戀戀不舍,榮兒亦一趨三顧,又佯勸呂老先行一步,自己再進(jìn)屋去罵許升一頓解氣。進(jìn)屋后榮兒訴說許升,許升悔恨莫及,誓改惡習(xí),立志發(fā)奮。呂老久等榮兒不出,進(jìn)門看其究竟,不料二人緊緊依偎,難舍難分,呂老氣憤欲走,女兒勸父親,女婿向岳丈認(rèn)錯并發(fā)誓學(xué)好,呂老遂釋然。陳派弟子李佩蘭有錄音。
【反延安】 傳統(tǒng)劇目。含折戲《烈火旗》(亦名《雙陽公主》)。事見《五虎平西全傳》。敘宋仁宗時,狄青奉命赴上乘國,討取被狼天印及海飛云騙走之珍珠烈火旗和日月骕骦馬。途經(jīng)鄯善國,雙陽公主慕狄青英俊,求父勸其投降,狄相從成婚。婚后托脫脫丞相索回二寶。狄青獲寶后,以君命在身為由,說服雙陽逃走。回朝后,發(fā)現(xiàn)所取二寶均非真品,大臣丁謂奏狄青欺君。仁宗怒將狄青發(fā)配嶺南。丁謂矯旨欲斬狄青,八賢王將其留于府中,再改發(fā)配。雙陽訣別狄青返國,不意父母均被海飛云殺死,悲痛之余,又聞狄青發(fā)配,遂向波羅老臣托國,兵犯延安關(guān)。宋帥楊宗保出戰(zhàn)不勝,急調(diào)狄青至關(guān)相助,此時狼天印、海飛云追趕雙陽,來至關(guān)前,狄與雙陽合力斬殺二賊,收回真旗真馬,還朝見帝。 此劇系刀馬旦、武生武打戲。其中折戲《烈火旗》常單獨演出。
【溪皇莊】 傳統(tǒng)劇目。又名《拿花得雷》。早年移植皮黃本。事見《彭公案》第八十八至九十三回。敘高陽溪皇莊土豪花得雷與采花蜂尹亮為友,采花害命。彭朋私訪,被花識破,押禁于牢。彭部下劉芳四處尋彭,遇鏢客褚彪及花驢賈亮,三人定計各攜妻女,喬裝藝人,乘花慶壽混入府內(nèi),救彭擒花。
【鐵冠圖】 傳統(tǒng)劇目。又名《煤山恨》,含折戲《思宗殺宮》、《煤山》、《刺虎》。事見《明史?莊烈帝本紀(jì)》及清無名氏《鐵冠圖》傳奇。敘明末,李自成欲攻北京,三關(guān)告急,朝廷派內(nèi)監(jiān)王忠督師救援。王不聽寧武關(guān)守將周遇吉之言,擅自出兵被擒降李,逼周遇吉夫妻墜城而死,使李自成大兵直闖北京。思宗朱由儉文華殿觀本,見怪物出現(xiàn),命人趕至通積庫前不見,開庫得鐵冠圖一軸,上有怪詩怪畫,帝不解,乃回宮與周皇后共議臨危應(yīng)變之策。帝微服出宮,私訪國丈周奎,擬托以東宮大事,殊知周府正大宴嘉賓,對告急公文,竟置之不理。思宗無奈,擊鐘召群臣商議,不料至者僅李國禎與杜秩亨二人。且杜已得王忠密函相約投降。闖王兵至,杜秩亨獻(xiàn)城迎降,并助王忠生擒李國禎。帝回宮聞變,乃殺公主,放太子逃遁,逼周后自刎,徑往煤山自縊。宮監(jiān)王承恩尋至,亦殉節(jié)于帝身旁。李自成命李巖搜宮,搜出假公主韓宮人,賜與李巖為妻。花燭之夜韓宮人乘李巖酒醉,將其殺死后自盡。李自成羨李國禎忠勇,命軍師宋計較勸降,允其大事三件:高搭蘆蓬,斬王忠與杜秩亨,活祭思宗。李國禎祭奠畢亦觸石而亡。吳三桂在山海關(guān)聞報,親往清營求援,借兵十萬,揮師入關(guān)。李自成初登基,聞吳三桂借兵殺來,即出北京,退回陜西。鐵冠道人張靜奉玉旨,約來三皇、五帝、明太祖等,在明室太廟說明明室興亡因果,早已注定在鐵冠圖中,思宗亦于此時得歸仙班。【原標(biāo)題:失傳的豫劇傳統(tǒng)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