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吹來豫劇熱風 《山月》帶來的思考
2013/5/23 10:24:2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由蘭州市豫劇團打造的大型現代戲《山月》結束了在河南的演出,轉戰寧波戲劇節。首次來豫演出并獲得成功的《山月》,不僅帶來了蘭州的精品豫劇,還似一股清風,吹動了河南豫劇界人士的心弦。
我省著名編劇陳涌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月》的最大成功得益于賈平
|
凹的原著,反觀豫劇創作,也更應注重戲劇的文學性和對人性的開掘。
“賈平凹的小說《天狗》為《山月》提供了好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原型,《山月》的成功也反襯出戲劇長期缺乏富有人性、人情深度的作品。”陳涌泉說,雖然《山月》從藝術上說有它生活化、寫實的方面,但它曲折的故事情節折射出人性的深度。
除了創作《程嬰救孤》外,陳涌泉還是《風雨故園》和《當代孝子》的編劇,但他堅持“作品是藝術品而不是宣傳品”,因而他對筆下人物細膩內心的刻畫十分看重。“走近小人物的內心,也會發現他們有博大的胸懷,小人物身上也能折射出大世界。”陳涌泉告訴記者,《山月》讓他找到了共鳴,它被觀眾的認可也增加了他創作的信心。
陳涌泉也談到,現在的作家、作品眾多,編劇、導演在尋找合適文學原著時也不可能窮盡所有的作品,但河南戲曲在實際創作中也顯示出對文學、文學精神關注的缺乏,說到這里,陳涌泉深有感觸。“打動觀眾的是人的情感,而戲劇創作搞不好就流于粗、直、淺。”他說,“文學品位的提升、對劇中人物人性的開掘是戲劇工作者永遠要關心的問題。”
我省青年豫劇表演藝術家王惠在演員的表演、唱腔方面對《山月》十分贊賞。“蘭州市豫劇團這個遠離河南本土的劇團,能帶著自己的作品來給河南老鄉演出,這樣的做法很好,演出很成功,我也感到很欣慰。”王惠說,這部戲整體集中,3個主要演員表演十分到位,唱腔設計也十分貼合演員不同嗓音條件的特點。
《山月》是蘭州市豫劇團精心打造的“名家名作,陣容強大”的現代戲,從原著、編劇、導演到演員、唱腔設計,都是國內一流的專業“高手”。有如此強大“裝備”的蘭州市豫劇團,對《山月》的打造也經歷了三年的風雨。著眼點從“天狗”轉向“山月”,劇名也幾經更換,顯示出蘭州市豫劇團扎實的創作作風。
“蘭州市豫劇團的發展靠的是‘內外兼修’。”鄭州市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朱廣健說,通過觀看《山月》,他了解到蘭州市豫劇團是內外“兩手抓”。內在,劇團自身在培養演員、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注重加強自我“戰斗力”;外在,它積極順應產業化發展的大潮,走市場道路。“每次有新戲演出,他們會動用一切社會關系、力量,哪怕是普通職工,也會為新戲的推廣動腦筋。”朱廣健說,“這樣一來,全團的積極性都調動了。”
不可忽視的是,《山月》成功背后也有著嚴峻的“困難”。蘭州市豫劇團書記李滿年說,劇團也面臨著演員“斷檔”的難題,前段時間還不得不到河南來挑選演員。“振興豫劇不是一個團、幾個人就能解決的問題。”對此他說:“‘居安思危’,真誠地希望所有豫劇人都能警覺起來,團結起來,為豫劇的明天獻出自己的力量。記者左麗慧【原標題:大西北吹來豫劇熱風 《山月》帶來的思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日報 200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