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新聞資訊 >> 瀏覽周口

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2014/2/8 15:22:31 點擊數: 【字體:


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選麥芽

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育麥芽

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熬糖

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準備切段

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成品制成

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在周口鄲城“麻糖專業村”,記者實地感受民間過年習俗和制作麻糖的傳統工藝。記者于揚通訊員徐松攝影

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擰糖“形似玉筷白似璧,脆如凌雪甜如蜜”

    今天是“小年”,跟隨本報記者的鏡頭,到“麻糖專業村”感受300多年的傳統工藝吧

    □記者于揚通訊員徐松文圖

    閱讀提示丨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1月23日小年到來,年味越來越濃了。

    昨日,記者到周口鄲城縣白馬鎮,探訪這里的“麻糖專業村”刁樓村,感受民間過年習俗和制作麻糖的傳統工藝。

    [歷史]

    300多年前就有了刁樓麻糖

    鄲城縣白馬鎮刁樓村是名副其實的“麻糖專業村”,“形似玉筷白似璧,脆如凌雪甜如蜜”是古代詩人對刁樓麻糖的生動描寫。

    刁樓麻糖發源于清康熙年間,起初由紅薯熬成糖稀冷卻制成,并沾上芝麻以增加香味,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后經研制,刁樓麻糖的主要原料改為大米、糯米或麥芽。

    麻糖,以精選糯米或大米、芝麻、白糖為原料,并拌以桂花、大麥芽等成分精制而成,是一種純天然綠色食品。麻糖以香、甜、脆的獨特風味聞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的特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胃、滋肝、補腎等功效,曾是清朝貢品,是盛行百年的甜點。

    [制作]

    技師要徒手拉伸滾燙的膠糖

    記者在一家麻糖生產企業見證了制作麻糖的全過程。作為這門技藝傳承者的刁奎昌告訴記者,制作麻糖,看著容易實際上很難。

    技師們先要把大麥培育生芽,而后將大米、糯米、麥芽等原料入鍋煮熟、蒸軟、熬成糖稀;當糖稀溫度降至80多度時漸漸變軟成膠狀,技師便徒手抓起滾燙的膠糖像拉拉面一樣反復拉長增加筋道;再將拉長至手指粗細的膠糖排列、切割成段,冷卻后膠糖會變得堅硬酥脆,觸手即斷;此時再撒上溫熱的脫皮芝麻,麻糖成功制成。

    刁奎昌說,多種原料混合熬制,需要特殊比例和特定的時間,熬的時間太短,麻糖就不酥脆,太長,就變味;熬糖、扯糖,室溫要控制在50攝氏度,否則膠糖剛出鍋便會變硬,冷卻室必須在20攝氏度以下(所以只有冬季才能制作麻糖);最關鍵的是切段、成形環節,若技師10秒內不把拉長的膠糖整齊排列、均勻切段,整道工序將功虧一簣。

    [傳承]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醞釀申遺

    記者了解到,在刁樓麻糖最鼎盛時期,100多戶居民的村子就有13家麻糖作坊,每戶至少有1人會做麻糖,有的全家都是麻糖工人。受刁樓村輻射帶動,白馬鎮冠名“刁樓麻糖”的制作企業達到40多家,刁樓麻糖遠銷安徽、上海、北京等全國20多個省市。按照每年從9月份開工至次年2月份結束,全年制作近6個月,每個企業每天生產麻糖約300斤,全鎮一年可生產麻糖216萬斤,按照每斤批發價8元計算,年收入達1700多萬元。

    由于麻糖是冬季食品,生產季節性強,技術含量高,制作車間條件艱苦,加之許多外出的農民工冬季無法返鄉,目前白馬鎮麻糖生產企業只剩11家,刁樓村只剩4家;企業主大多不愿讓下一代再干這樣的苦力活,大多沒有培養傳人,制作工藝瀕臨失傳。據悉,針對此情況,鄲城縣已將刁樓麻糖定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逐級申請市級、省級文化遺產。

    過小年,還有啥講究?

    1掃塵土

    即掃年,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這一天人們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據《拾遺記》記載,此習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是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

    2剪窗花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等等。

    3貼春聯

    小年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受重視,或抒情,或寫景。

    聽過這句順口溜嗎?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過小年,為啥要吃麻糖?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這一天,按照民俗,家家戶戶都要祭灶神,其中必不可少的祭品就是祭灶糖,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

    傳說中,灶王爺因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在每家每戶的廚灶中,記錄著人們一年的言行舉止,每年小年,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為麻糖入口酥、嚼后黏、隨后融、甜蜜蜜,能“糊住”灶王爺的嘴巴,這樣,灶王爺就只會向玉皇大帝美言人間平安、豐收、祥和,來年就會風調雨順。(原標題:感受300多年老工藝制麻糖 古老技藝瀕臨失傳欲申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4-01-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