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舜分天下為十二州,即冀、兗、揚、青、徐、荊、豫、梁、雍、幽、并、營(《尚書·舜典》);禹時又分天下為九州,這九州為冀、兗、揚、青、徐、豫、粱、雍、荊(《尚書·禹貢》)。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后,為了消彌殷商殘余勢力的隱患,命令各諸侯在伊洛地區合力營建新邑,即周朝的東都洛邑(當時叫成周)。周公在營建東都洛邑時,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測影,以觀測天文地理。經測定,“豫州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重修汝南縣志》)。
又據《讀史方輿紀要》載:“土圭測景惟此地為天中”。“自古考日景,測分數以此為正。”這里的“此地”即指今汝南縣城北1.5公里處。“景”即“影”,“正”即“正中”。根據古人測日影之法:“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適與土圭等,謂之地中。”(《考工記·玉人》鄭司農注)意思是:圭長1.5尺,立8尺長的桿子,在夏至日這天的中午測量日影,其8尺桿子的影子投在土圭上正好是1.5尺長。而所謂的“地中”,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即是天下之中,所以,人們就在這里“聚土壘石以標天中,名天中山”(《重修汝南縣志》)。從此,“天中”作為今駐馬店地區的代稱,以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內涵而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