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疑不斷
2013/9/6 16:52:0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典源: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
唐憲宗時,大唐王朝經過了安史之亂后,王朝已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當時邊疆內地,藩鎮四起。其中,從公元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唐開始,“蔡州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將,其樹本堅,兵利卒頑,不與他等”。也就是說,從李希烈到吳元濟,這些叛唐之將占據蔡州(今河南汝南縣)已經50年了,事實上形成了國中之國。當時吳元濟手握重兵,據地千里,對大唐威脅甚重。為了平定淮西,唐憲宗下令討伐叛賊。由于用兵不利,平淮之戰雖連打幾年,卻收獲甚微。所以朝廷內部是戰是和的爭論此起彼伏,而議和之聲不絕于耳。因此,韓愈在上這道奏折時,力主求戰,并且對皇帝勸言:果斷的決定,去執行的時候,連鬼神都避之。如果總是遲疑不斷,就不會有能成的事情了。因而力勸皇上,做事千萬要果斷、果敢,絕不能猶豫不決。
成語“遲疑不斷”由此而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