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涂而罷
2013/9/6 17:04:0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典源: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
典故釋義: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頭無尾,有始無終。
《論淮西事宜狀》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一篇名作,與另一篇有關淮西的文章《平淮西碑》一樣,都是寫駐馬店的;次饕辉~是唐朝時期的地名,一般指今天淮河上游地區,包括安徽、湖北、長江北部和河南東南部分,其名稱來源于唐代劃分的淮南西道,因而簡稱淮西。而我們之所以把韓愈的《論淮西事宜狀》定義為指現在的駐馬店,是因為淮西的治所,即政府機關就在現在的汝南。在《論淮西事宜狀》這篇文章當中,韓愈上奏天子要說的事宜,就是要端掉叛軍頭領,龜縮在汝南與朝廷分庭抗禮的叛軍首領吳元濟。
韓愈作為當時唐朝的政府官員,是個主戰派。他在這篇文章中力主出兵剿滅叛軍,并苦口婆心地勸說皇帝:“皇帝啊!如果您不能堅持把平叛繼續下去,事情就這樣半途而廢,那最后的結果一定是損傷國威,浪費經費,危害深重!”想必這篇奏折一定也起到了作用,皇上最終下定了決心。公元817年,唐王朝以一場堪稱中國軍事史上最經典的戰役之一“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了吳元濟。之后,皇帝命韓愈為此次平叛樹碑立傳,韓愈便寫了他生平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平淮西碑》,為此次戰役做了總結,這個碑當時就立在汝南縣城北關。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