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春秋時期,蔡國國君蔡武侯有一位公主,長得如花似玉,被視為掌上明珠。但因公主性格倔強,直到18歲還未找到如意郎君。有一天,公主和丫鬟去大街上游玩,無意間看見了一個賣柴郎。只見他面色紅潤,眉清目秀,四肢修長,步履矯健。公主便對他萌生了愛慕之心,與丫鬟一起緊隨賣柴郎走了很遠。公主有心上前打招呼,又羞于開口。丫鬟早已明白公主的心意,便主動上前攔住了賣柴郎。
“這位大哥,請慢走,你可丟了啥東西?”
賣柴郎放下擔子,奇怪地望著丫鬟,搖了搖頭說:“我啥也沒丟。”
“請你再想想,想不起來就讓我家小姐告訴你。”丫鬟說著朝前推了推公主。
賣柴郎看到漂亮的公主,臉霎時紅了。公主深情地望著他,柔聲說:“大哥,你說你丟了啥吧,我全給你。”
賣柴郎仔細一看,她是名門之女,自己一寒門樵夫,豈敢與她多言,弄不好會有殺身之禍。賣柴郎喃喃說道:“我啥也沒丟,還望小姐原諒。”說話間,他挑起柴擔快步離去。
公主眼睜睜地看著賣柴郎離去,內心痛苦如煎,眼中噙滿了淚水。丫鬟見狀忙喊賣柴郎,哪知越喊他走得越快,很快便消失在人流中。
回到宮中,公主便如大病纏身,終日吃不香、睡不好。母親幾番追問,丫鬟道出實情。蔡武侯得知后為難了:且不說那賣柴郎難尋覓,就是找到又豈可與侯門公主匹配呢?思來想去,蔡侯決定派人到各王公貴族家為女兒挑選如意郎君,只要女兒能看上一個,身體自然會痊愈。然而,當那一個個公子哥齊聚侯府時,公主卻一個也看不上,挑來挑去,一個勁兒直搖頭。
這可如何是好?蔡武侯夫婦商量了幾天,終于想出了辦法:搭彩棚,拋繡球選婿。一座彩棚很快在都城東邊不遠的李家村搭起來了。
良辰吉日選定,幾乎全國的未婚男青年都來了,聚集在彩棚下,希望能接住公主的彩球。公主在蔡武侯和文武大臣的簇擁下,登上彩棚臺。她朝臺下觀看,竟始終未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人選。最后,她心煩意亂地把彩球隨意拋下。說來也怪,那彩球在黑壓壓的人群上空飄來飄去,后來竟掛在了一棵大樹上。
蔡武侯并未泄氣,一次不行就來第二次,第二次彩棚選婿也無結果,接著再來第三次,第四次……直到第九次,才終于有了結果。
這天又是個良辰吉日,紅日剛剛升起來,彩棚下就站滿了青年男子。公主像往常一樣在蔡武侯和文武大臣的簇擁下,走上彩棚臺。當她再次手捧彩球朝臺下細看時,雙眼霎時間睜大了,只見在彩棚東南角前八次都掛住彩球的那棵大樹下,站著自己朝思暮想的賣柴郎。她仔細再看,一點不錯,正是他!在初升太陽的紅光照射下,他更顯得偉岸英武。他也正雙目含情地望著臺上,四目相接,公主竟忘了自己是在彩棚臺上,忘了臺下那成千上萬的男子,只是深情地注視著自己的心上人……直到臺上臺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賣柴郎身上,她才如夢方醒。她猛地把手中彩球向東南方向拋去,那彩球徑直飛向賣柴郎,被他一下伸手接住了。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蔡武侯在這里九次搭彩棚擇婿的事,就把原來的李家村改名為九彩李村,那座為搭彩棚而修建的小石橋便叫做九彩橋,一直保存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