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成,男,1962年生,駐馬店市上蔡縣人,F為“張氏烙畫葫蘆”第九代傳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張氏烙畫葫蘆起源于清康熙年間,以張新成遠祖為始,相繼衍續九代,近三百年歷史。張新成自幼愛好書畫和燙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父親張清河將該工藝制作傳授于他,于2007年開始致力于烙畫葫蘆工藝制作,一直傳承至今。
張新成以烙鐵代筆,運用國畫的白描、工筆、寫意等手法,在葫蘆光滑堅硬的木質表皮上,創作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作品,烙畫葫蘆畫面呈現出焦、黑、褐、黃、白等多種層次和國畫渲染的效果,表現力非常豐富。由于葫蘆本色就有古畫的基調,在上面臨募出名家的國畫作品,線條流暢準確、形態栩栩如生、意幸免幽深高遠。給人以耳目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覺。烙畫葫蘆作為一種集拙樸自然和高雅精美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在傳統技藝的特點上,為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服務,挖掘該工藝的深層次內涵,張新成以和諧文化為切入點,制作了與當前社會安全、道德、文明用語等相關內容的烙畫葫蘆300多只,題材極為廣泛。經過多年來的錘煉,張新成制作技藝頗具造詣,其制品風格獨特,圖案生動多姿,內容健康向上,上秉傳統繪畫技藝,下承新時代烙畫之風;蛴靡韵矐c,或用以祈福,或用以祝壽,或用以辟邪,不同的藝術作品,賦予不同的情感色彩和現實意義。2014年,作品榮獲駐馬店農村產品商貿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等獎。
代表作品有:《鐘馗圖》《八仙過海》《彌勒佛》《寶葫蘆》《龍鳳呈祥》《駿馬圖》《姜太公釣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