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需行家掌眼
雖然在南京收藏界有不少朋友,但吳力能踏上收藏之路,還是在2002年由鼓樓國稅局調至下關工作之后。他第一次在拍賣會上買下了一張草圣林散之的書法。“雖然在今天看來只是不多的1.2萬元,但當時卻十分緊張。”吳力能對記者說,他一連請了四五個收藏界的朋友來看,生怕買到假的。買下一張好東西后至少要掛在墻上連看10天的習慣就是從那時開始養成了。
此后吳力能收藏一發不可收,每次拍賣會必到。他告訴記者,對初入者來說,最關鍵的是必須有行家帶著你,幫你看真偽。而自己要做的則是掌握市場的價格變化。在南京資深藏家孔祥東先生的幫助下,吳力能手上的東西越來越多。
倒畫才能進步
3年來數百張藏品,即便一張萬元也要數百萬的資金,一個靠工資的公務員是如何籌措的呢?對此吳力能并不回避:“玩畫必‘倒’呀。”很多藏家對“倒畫”二字十分避諱,但他卻認為,投資藝術品的人,收藏的品位以及對藏品的要求隨著閱歷的增加都是要不斷提高的。財力雄厚的大買家可以只進不出,而對像自己一樣的工薪藏家來說,只有讓藏品流動起來。一遍遍淘過去,最終才能留下“真金”。雖說如此,但收藏還是要付出物質生活的犧牲。這么多年來,吳為能一家依然住在不足60平米的老單元樓中,上班要坐公交。
買精品不惜代價
然而看到自己辛苦淘來的畫卷,沒新車新房也就算不得什么了。更為重要的是3年歷練讓吳力能的眼力大漲,看宋文治、魏紫熙等名家的東西也有了七八成的把握。今年春天在北京某拍賣會上,吳力能一舉以66萬元的創紀錄價格拿下了魏紫熙的《棲霞高秋》。“全場寂靜、我心狂跳。”他這樣向記者描述當時的狀況。
對這一壯舉,許多開畫廊的藏友皆認為,雖然畫是魏老難得精品,但今年上半年正是藝術品暴漲之時,這樣的價格是沒多少利潤空間的。吳力能卻認為,目前,藏家日趨理性,前兩年只看名頭不看畫的“泡沫”正在褪去,藝術品市場將再次“洗牌”,這次洗牌后不但靠炒作出名的畫家將被剔除,而且名家們質量不高的應酬之作也將遭到清洗。以后藝術品市場將回歸精品時代,作品藝術價值決定市場價格。這個時候買入名家精品將潛力非凡。更何況,自己是真心喜歡這件東西,買來就不會再出手了。南京日報記者李冀【原標題:工薪族創魏紫熙作品最高價,昨道出收藏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