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下,松花江畔,一個美麗的小縣城,名曰靖宇。提到靖宇,第一時間你就會想到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楊靖宇領導東北抗聯部隊與日寇殊死搏斗,在這里書寫了蕩氣回腸的抗日詩篇。
據《解放軍報》報道,楊靖宇犧牲后,日本侵略者始終無法理解的是:自2月18日以來,他已被圍困在冰天雪地里,完全斷糧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么生存?為了解開謎團,敵人殘忍地將他剖腹查看,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連參與圍剿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認:“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在筆者看來,楊靖宇最后的五天五夜,靠什么生存?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的前進燈塔,更是奮斗者不竭的精神動力。一位哲人這樣說過:“信仰是生命的太陽。”共產黨人樹立起崇高的信仰,就如同東方升起一輪朝陽,照耀自己人生的道路,讓上蒼賦予我們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華成具有高尚品格和堅定意志的精神生命,使生命之樹永遠常青。
楊靖宇正是因為有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才能對黨無限忠誠,對黨的解放事業無比熱愛,對國家和人民飽含深情,對日本侵略者的無比仇恨,才能有如此超人的力量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分一秒。因為他堅信,只有共產黨人的努力與奮斗,國家才會解放,人民才會自由,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才會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所以,他用英雄壯舉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更展現了東北抗聯將士骨子里的剛烈血性……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重溫楊靖宇的英雄事跡,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人活著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論身居廟堂,還是身處草野,精神信仰都能夠讓人明確生活目標、豐富生活內涵、提升人生價值。尤其是擔負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黨員干部,更應該有著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純粹的信仰。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時下我們有些黨員干部在金錢、權力、美色面前,經不起考驗,蛻化變質,跌入了腐敗的泥坑。而信仰的迷失,則是他們陷入腐敗泥坑的最重要因素。如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曾花千萬元請風水先生做道場,安排道士做法驅邪;被稱為“草原巨貪”的內蒙古赤峰市原市長徐國元,在家中設立佛堂供奉佛像,每收一筆贓款都要先放在“佛龕”下面;原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劉志軍長期在家燒香拜佛,還在辦公室布置了“靠山石”,一些項目開工竣工,他都會請“大師”選擇黃道吉日。此等信仰迷失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缺鈣”,經濟上的貪婪、生活上的腐化,最終滑向腐敗之路。
由此觀之,“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從楊靖宇的信仰力量與貪官的信仰迷失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為共產主義信仰而奮斗,生命就會像楊靖宇一樣因此而變得壯麗非凡;喪失了共產主義信仰,就會像貪官一樣丟失人生方向,生命也因此而變得卑猥,走向歧途,走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