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浮雕”是在古代通草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通草浮雕”采用了牙雕的手法,木雕的工藝,溶入國畫寫意和工筆的精韻,人們在觀賞“通草浮雕”時,能欣賞到牙雕與木雕的手法,也能夠欣賞到浮雕與原雕的工藝和古代通草畫的筆法,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通草自然天成的色澤和晶瑩剔透的質感。
通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入藥具有治濕熱、通小便、產后通乳等作用。生長于河南、山東、河北、湖南、廣東一帶。通草制品具有不蛀蟲、不褪色,保持期長,易于傳世的特點。據史料及文字記載,自古以來,河南就有制作通草花的歷史,通草花即是通草浮雕的雛形,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通草浮雕作品。“通草浮雕”克服了原古代通草花的缺點,創作出“通草浮雕”原雕作品。
“通草浮雕”是對中華民族古老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使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以厚重的歷史感和高度的藝術魅力給人以情感陶冶和藝術享受。
2015年,入選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