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目連戲”是曾經流行于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民間的一個口述本,以民間雜耍為主,集綜合戲曲、武術、焰火、魔術于一身,有鋸解、磨研、開腸剖肚等特技表演,服裝、道具、化妝、表演均有獨特之處,唱腔初為民間小調,清朝時改為大平調。“ 目連戲”有“中國戲劇的活化石”之稱,對中國的戲劇起源,沿革及發展傳承等研究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也為研究華夏史學史、文學史、民俗文化等提供珍貴資料。該劇無論在表演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注入了中國傳統宗教和倫理說教的內容,這對研究宗教信仰,佛教文化和歷史等提供了有力佐證。
“目連戲”曾在南樂縣廣泛流傳,多在春節上演,深受群眾歡迎。“文革”期間被視為封建迷信禁演,1986年恢復演出,但受影視文化的沖擊,已瀕臨滅絕。2006年,南樂目連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