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鄆州張秋鎮東南約三華里的地方有座墳墓,墓前生長一種奇特的草,草葉有的直往上長,有的斜向下垂,下垂的葉片很象武士佩掛的寶劍,當地人叫這種草為掛劍草。為啥這座墓前生長這種草呢?當地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的兒子季札,聰慧博學,能言善辯,深得吳王的喜愛,因而常派他出使別國,并將一把名劍賜給他隨身佩帶。吳王有個侄兒名僚,是個心術不正的人,對季札的才能十分嫉恨。這一年,季札受吳王派遣出訪中原諸國。季札乘車出發后,他便重金買通一個強盜,騎馬去追殺季札,以圖日后取得王位。
季札走到鄆州地界,邊觀賞野外風景邊與趕車的王成笑談,忽聽身后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忙讓王成把車駛向路一旁行走。不料那匹馬超到車前攔住去路,從馬上跳下一個面目兇惡的人來,迎頭給了王成一刀,王成身首分離,滾到車下。季札見遇上強盜,急忙跳下車,拔劍相迎,與強盜廝殺起來。強盜一只手舞刀招架,另一只手卻從腰間皮囊里抽出一把短刀,朝季札刺去。季札只覺得胸前一陣灼熱,身子一軟,倒在地上。強盜見狀,舉起手中的鋼刀,照準季札的頭部就砍。這時,只聽嗖的一聲,一支飛箭正中強盜面額,強盜仰面倒地,當即斃命。這飛箭是當地的名士徐君射出的,他正在城外打獵,不期遇上惡人行兇,路見不平,張弓向惡人射了一箭。徐君飛步跑了過去,見季札胸前插著一把短刀,雙目緊閉,忙從腰間拔出一把短刀,輕輕割開季札胸前的衣服,只見刀傷處黑了一片,知是中了毒刀。徐君將毒刀拔出,俯下身子,一口一口地從傷處吸出帶毒的血水 ,又割下袍襟為季札包扎住傷口,然后把季札抱上馬車,急忙朝城里趕去。
徐君將季札安頓在書房,又請來郎中為他清洗傷口。郎中說,傷勢不大,其毒甚烈,若不抓緊搶救,性命難保,但解此毒,非天山雪蓮不可。徐君沉吟片刻,忽然想起與他交情甚厚的清泉道士。此人曾云游天山,采得一朵雪蓮,制成了一粒冰蓮丸,能解百毒。但清泉道士生性怪僻,隱居臘山,不肯與人交往。徐君吩咐家人守護好季札,親自騎馬前往百里外的臘山取藥。此刻天已傍黑,徐君只得趕夜路了。
黎明時, 季札身上毒性大作,眼看就要離開人世,徐君氣喘噓噓地回來了。他用金簪撬開季札的牙齒,忙用溫開水將冰蓮丸灌下。不一會兒,季札身上的熱度降低,膚色由紫轉紅,慢慢地睜開了眼睛。
季札在徐君家養好了傷,二人已成為摯友。季札要去晉國訪問,徐君苦留不住,便備一桌酒席為他餞行。席間,季札發現徐君對自己的佩劍很感興趣,便摘下來請徐君觀賞。徐君拔劍出鞘,但見純青透明,寒光閃閃,于是問:“此劍何名?”季札回答:“莫邪。”徐君驚嘆道:“莫邪寶劍聞名于世,我常夢著它,今有幸一見,足慰平生之愿。”季札看徐君愛不釋手,拱手說:“愚弟愿將此劍贈與賢兄,聊表一點心意。”徐君說:“你的心意我領了,賢弟重任在身,還是佩掛上,以防路遇不測。”說著將劍送還季札,季札接過寶劍,說:“待我訪晉歸來,定將此劍贈與賢兄。”“好。我靜候賢弟歸來。”
季札訪晉歸來,但見徐君的朱紅大門刷成黑色,門上斜著兩塊白紙,不由心中一怔。一個家人走出來,季札忙問其故。家人泣不成聲地說:“徐君去世了。”季札聞聽如五雷轟頂,半響才說:“他、他得了什么病,竟這么快去了?”“公子遇刺時,徐君夜入臘山給你尋藥, 回來的路上,因天黑跌下馬來,不幸摔傷內臟,吐了一灘血。徐君不讓告訴你,只在暗里醫治。為公子餞行那天,徐君又多飲了幾杯,當晚傷口崩裂,吐血不止。臨咽氣時他說:‘為朋友而死,值得!’”
季札讓家人把他帶到徐君墓地,跪在墳前,哭著說:“兄既為我而死,我亦隨兄而去!”說著抽出寶劍,就要朝脖子上抹。家人一把將劍按住,勸他說:“公子此舉差矣,你縱然死了,徐君也不能復活。再說,吳王已年邁,你不能舍他而去呀!”季札長嘆一聲,緩緩站起,將寶劍掛在墳前的小樹上 ,再拜說:“賢兄,請收下我這片心意吧!”家人不解地問:“徐君已逝,你為何還將寶劍掛在這里?”季札說:“我曾將寶劍許與徐君,哪能因他去世而食言!”
第二年春天 ,徐君墓前長出一種奇特的草,斜向下垂的葉片猶如武士佩掛的寶劍。人們說這是季札的誠心感動了上天,使草幼化為劍形。后人還在季札掛劍處修了一座掛劍臺,臺上建祠,并塑有季札和徐君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