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田地里的莊稼收割完了的時候,常常看見一條或幾條狗跟在兔子后面窮追不舍,最后不是兔子把狗甩掉,就是狗追上兔子把它咬死。狗對兔子為啥恨之入骨,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相傳在很早以前,那時的莊稼,不論小麥、大麥、谷子、高粱等都是一個葉里一個穗,家家都糧食滿倉,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時間長了,就不愛惜糧食了,開始揮霍浪費,吃不了的干糧隨手丟棄,尚好的飯菜隨手倒掉。守在鍋旁的灶王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非常生氣。一年臘月二十三到天上后,把這件事告訴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了半信半疑,就派了一位天神,扮成討飯的乞丐來到人間。天神到一家去討飯,一個年輕的婦女說:“干糧沒有了,還有一張給孩子墊腚的白餅給你吧。”這位天神拿著這張餅回到天庭復命,玉皇大帝氣憤的說:“看來這下邊的人享福享到頭了,該讓他們受受罪了。”于是,每當莊稼成熟的時候,玉皇大帝就派出許多天兵天將把成熟的穗頭全部擼去,這樣一連三年,人們沒了糧食,不少人饑餓而死,沒有死的也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就在這時,狗蹲在地上仰望天空,晝夜不停地哀求:給留個尖吧,留個尖吧......玉皇大帝算是看在狗的份上,才給留了個尖。從此,莊稼口袋結一個穗子,直到今天,人們吃的依然是狗的衣飯。
再說當時,狗苦苦哀求玉皇大帝的時候,躲在一旁的兔子卻沾沾自喜的說:“擼了吃草,擼了吃草。”狗一聽發怒了,猛地向兔子撲去,兔子撒腿就跑,狗隨其后,窮追不舍。從那時起,狗與兔子就結下了仇,狗只要看見兔子就追,成了不共戴天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