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河,名從心,南樂城里人,明萬歷二十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任九河提督,總理河道,故俗稱“李總河”。
總河幼年喪父,家貧如洗,母子行乞,相依為命。一日行乞縣城西南趙莊西地,酷暑難捺,饑腸轆轆,遂休息道旁蓖麻棵下,誰知一睡竟入夢中。
半夜,留固莊有位老人姓胡,人稱老胡,這日他從城里騎驢夜歸,見前邊道旁蓖麻棵下團火熒熒,疑為遇邪,走近前下驢觀看,不見了火光,是一頑童熟睡,老胡驚嘆:“此兒非常人也!”便將頑童喚醒領回家中,問后方知頑童尚有年邁老母,遂接其母一并贍養。
總河從小聰慧,嚴師教讀,鶴立雞群,少中童生,后省試中舉,未幾京試魁中兩榜,欽命河道總督,駐濟南府。
胡老因供總河讀書,家境日益衰落,甚至食不飽腹,其妻讓胡老幾次要他到濟南找李總河,胡老都不愿去,后來實在無法度日,才借了點路費,騎驢來到濟南府。
進了濟南衙門,門吏不讓進,胡老盤纏用完,還沒見到李總河,不由在店中哭起來,店主問其原因,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在大街攔李總河大轎,胡老無捺只好照辦。
第二日,總河乘八抬大轎路過大街,店主一把把胡老推到李總河轎前,總河隔簾一看,見是恩人胡老,急令入轎,接到府中盛情款待。
轉眼百日已過,只是酒席招待,家中情況李總河一句不提問,胡老想到在家挨餓的老伴如坐針氈,就提出回家,李總河爽然答應,并贈銀四兩,胡老尋思此人已忘了本,心憤而出城。巧遇一位趕著轎車的人,和他攀談起來,并說他姓賈也要去南樂,并讓胡老乘上轎車,盛情款待,一路化費具出賈手,胡老盛情難卻心中不安。行到南樂縣讓胡老下車。不知趕車往哪里去了。胡老舉目望鄉,非常傷感,自愁自艾,只得騎驢默默歸村。
途中路過一家酒店,心中煩悶喝了幾杯,到中午才走到村頭,自想無臉見老伴,在村頭轉圈嘆息,遇見一拾糞鄉鄰告訴他:“快回家吧,你家變化可大了。”胡老忙回家一看,故宅煥然一新,不禁吃了一驚。老伴出來說:“你走后從心就派人給咱翻修了房屋。”胡老大夢方醒,才知那姓賈的趕車人也是李總河派人護送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