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隆慶年間,大井村一個會算卦的瞎子,叫劉瞀,他常年走村串戶算卦。有一年冬天,劉瞀背著卦褡手策拐杖到臺邱店(今沙固堆)算卦,一步沒走好,掉進了村頭一個水坑里。正在村頭捉迷藏的幾個小孩兒見狀哈哈大笑,六歲的董漢儒趕忙過去把瞎子扯出來。瞎子凍得直打哆嗦,漢儒忙把瞎子領到一座破廟里,抱來一堆柴禾,點著火讓瞎子烤衣服。這時瞎子連凍帶餓說不出話來了。漢儒回到家對爺爺說明了這件事。老人非常可憐窮人,他說:“孩子,你趕快給瞎子送飯吧,今后要多辦像這樣的好事。”漢儒聽了爺爺的話,馬上端一碗飯,拿兩個紅薯面窩窩給瞎子送來了。劉瞀吃罷飯,衣裳也烤干了,精神也有了,兩人就在廟里拉起呱來。劉瞀說:“少爺,你叫啥名?今年多大了?”漢儒說:“我姓董,叫個漢儒,今年六歲啦。”劉瞀說:“你長大要干啥?”漢儒說:“俺爺說了,明年我七歲,就要叫我上學念書。”劉瞀說:“那很好,可惜我是瞎子,不認字。我想教你學八卦,你愿學不愿?”漢儒說:“學那有啥用?”劉瞀說:“八卦也是一門學問,說的是天地陰陽論。《易經》這部書講的就是這些道理。”漢儒說:“那好,你就教我吧,我拜你為師。”劉瞀滿心歡喜,打開話匣子,把天干、地支和五行相生相克、十二屬相、大小游年等自己所會的一套對董漢儒講了一遍。董漢儒聰明得很,一聽就會。他把劉瞀講的一字不漏背誦一遍,劉瞀聽后,夸贊說:“神童,真是神童!”
三十六年過去了,董漢儒已在朝當了兵部尚書,劉瞀已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劉瞎子算卦也有點名氣,幾十年來也攢了點兒錢,想把村里的三皇廟修好,立個石碑作紀念。劉瞀把二百兩銀子交給浚縣一家石匠,要買一通石碑。石匠欺他是瞎子,收了錢不給石碑。劉瞀催要多次,石匠耍賴,就不認賬。劉瞀到縣衙告狀,縣官要交錢憑證。劉瞀交錢沒要憑證,縣官說:“空口無憑,推出門外!”劉瞀心里冤枉,想起了董漢儒。在朝任兵部尚書。他不顧千里之遙一步一步來到北京找董漢儒。一天,他找到了董尚書衙門,向門官說,自己是開州大井村的人氏,名叫劉瞀,要找董大人。門官看他是個瞎子,不給傳稟。劉瞀就坐在門外等。一連三天,天天纏著門官要見董大人,門官只好稟報董大人。董尚書聽說開州、大井、瞎子劉瞀,一時想不起來是誰。仔細想了又想:“啊!不錯,三十六年啦,此人還在。”說著走出了大門,親自迎接劉瞀,把劉瞀接進客廳,叫家人端茶端飯,好好伺侯。劉瞀把石匠坑騙的事說了一遍。董尚書給浚縣寫了一封信,讓他追查這事兒。差役騎馬把劉瞀送回家。帶著董尚書的信到浚縣投遞。知縣見信不敢怠慢,傳石匠審問,石匠不敢隱瞞,就說了實話,知縣判:”石匠做三尺見方,一丈二尺高的一通方碑送到開州南大井村。”石匠只得照辦,不到一月就把這通石碑用滾木滾到了大井,樹立在三皇廟門前。方碑上刻兵部尚書董漢儒不忘故交,濟善憐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