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宋朝以前,在行山腳下有一條大河,河水碧綠澄澈,但河面寬闊,深不見底。傳說在這條河的正當中有一盤石龍,因為水深流急,誰都不敢下去,因而誰都沒有見過。
河的南邊是一個大山坡,山坡上遍栽樹。每天春天,桃花似水,桃葉如玉,很是壯觀,而到夏季,桃子滿枝,桃香撲鼻,又是一番景致,附近的人都說:“楊家的這片桃林真是饞人。”
河的北邊稀稀落落在住著些農戶和漁民,漁民中有家姓趙的,父女二人,常年打魚度日,趙家小姐豆寇年華,雖是漁家女,卻長得面白肌嫩,柳眉杏眼,體態婀娜,見之令人心曠神馳,河邊的人又說:“趙家小姐比楊家的桃林更饞人。”
有一天趙老漢賣魚歸來,已是繁星滿天,月上柳梢。走近自家船上時,隱隱地聽到低低的笑聲,趙老漢心想:定是女兒和誰家妹子在說話。愈走愈近,愈聽愈清,愈清愈是吃驚。難道女兒和一個男人在一起?這一驚非同小可,真如五雷轟頂。我趙家世代聲名被她辱沒了!趙老漢一時急怒攻心,悄悄走到船旁拾起一把漁叉大直抒己見喝罵著。躍上船去,果見一個美貌少年自艙中慌慌張張地跑出來,趙老漢怒不可遏,一叉刺去,那少年爭中不顧腳下。被漁網絆住。趙老漢一叉刺個正著。聽到一聲衷號,那美貌少年競掉進水里去了。趙老漢緊接審問女兒。趙小姐只說那少年自稱姓伍名貴。至于其家族父母一概不知,兩人相好也有月余。趙老嘴里念叨著 “伍貴、伍貴”。心里想起這附近并沒有姓伍的人居住這伍貴從何而來?忽然想起這河里有烏龜精的傳說,“伍貴——烏龜”,莫非那個少年競是烏龜精嗎?趙小姐一聽,想到那“伍貴”每天都是夜深人靜時來和她相會,雞鳴天曉時便離開,也相信了。
那少年身中漁叉,逃到水里。不一會兒水面上就浮起一具尸體,卻是一個死烏龜,趙小姐見了,痛哭一場,偷偷地把它撈上來,埋在一株大槐樹下。
趙老漢因為女兒和烏龜相好,敗壞了門風,自思對不住祖宗,又愧又怒,一病不起,不出半月,便撒手歸天。
趙老漢死后,趙小姐一個女流之輩,不得再靠打魚過活,便變賣了船只、漁叉,買了一點薄田,蓋了一草房,種點莊稼,聊以充饑。
趙小姐和那烏龜相好一個多月,身懷六甲。十個月后,產下一子,胖乎乎的很是可愛。趙小姐有了孩子,便不再嫁人。母子相伴,生活雖是艱苦,卻也充滿歡樂。趙小姐自思這孩子是烏龜精的后代。總不能讓他姓烏吧?于是便讓他姓趙名武“武”、“烏”同音,是為了紀念他那烏龜爹了。
趙武自小便精通水性。三、五歲上就敢在那條大人也不敢下的大河里洗澡。開始只在河沿上玩玩。到七、八歲上便能游到大河當中了。有一次偶然發現河當中有盤石龍。便喜不自勝,爬上去歇息一會。在龍盤上玩耍一會。以后每次洗澡。這石龍便是他的好伙伴了。
趙武八歲上,趙小姐得重病,無錢醫治,日甚一日,眼看著朝不保夕。武兒急的團團轉。一籌莫展。這一天,趙小姐忽然想吃桃子。趙武心想母親大病之中想吃桃子。一事實上要滿足這個愿望。但家里又分文一沒有。如何買得來?思來想去。只有到河對岸楊家桃園去偷幾個來。
這孩子說干就干。一口氣游到石龍身旁,坐上去歇了一會。又一口氣便游過河來。摸進桃園。誰知還沒有偷到桃子,便被人家抓住了。楊老頭見是個孩子,也不打罵他。只問他從哪來的?為啥來偷桃子。這孩子不會說謊,就實話實說了。楊老頭大奇,那么寬,那么深的河你能游過來?連問三遍,孩子答的一點不含糊,并說自三、五歲開始就在這河里洗澡。楊老頭半信半疑問道:“都說這河里有石龍,你見過嗎?”趙武說:“當然見過了。我每次洗澡都到龍身上坐會歇歇。”楊老頭一聽,龍嘴是閉著的嗎?不是,是張著的。楊老頭一聽大喜。原來楊老頭曾聽一位風水先生說過。這河里有一 盤石龍。龍嘴如果大張著的,骨頭放進龍嘴里,誰家以后就做皇帝。當時楊老頭不露聲色。把自己祖宗的骨頭挖了一塊。交給趙武說:你把這塊骨頭放進老嘴里,回來給你桃孝順你母親。趙琥聽說給母親桃吃,便很高興的答應了。
趙武雖是小孩子,心眼卻不少,想著把骨頭放進龍嘴里。這事有點奇怪,決定回去問問母親再放。趙小姐聽了兒子的話,沉思半晌說:“你爹爹死得早,就埋在那棵槐樹下,你也把的骨頭扒出來一塊,放進龍嘴里去吧。”趙武答應了。
趙武又游到石龍旁,先把他爹——烏龜精的骨頭放進龍嘴里去,誰知那石龍競成了活龍。把嘴猛地一下子閉上了。趙武把石龍的嘴使勁掰也掰不開。又回岸上,拿了一截柴火塞進龍嘴里,使勁地別,可把柴火棍子別折了也沒別開。楊家的骨頭無論如何塞不進龍嘴里,沒辦法,只好用繩子捆住,掛在龍角上了。
趙武回到桃林,把事情經過給楊老頭說了一遍,楊老頭把趙武凝視了半天,嘆口氣,什么也沒說,摘了幾個桃子,讓趙武拿著回家了。
不知過了多少年,趙家果然做了皇帝,因為折在龍嘴里半截柴火。柴火又在趙家骨頭以前,所以先由姓柴的做了一帝,又到了楊家,楊家便成了趙家忠實的保護者——因為龍角本就是用來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