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大弦戲主要樂器為三弦、錫笛、大笛、鑼笛、橫笛和笙。用錫笛伴奏的稱為細曲,用大笛、鑼笛、橫笛伴奏的稱為粗曲,其中錫笛為大弦戲祖傳獨有的樂器。大弦戲唱腔音樂為曲牌體,主要由五大套曲和散曲組成,五大套曲為:(一)“海里花”、“江頭金桂”;(二)“高黃鶯”、“塌黃鶯”;(三)“駐云飛”、“駐馬聽”;(四)“懶畫眉”、“懶畫桿”;(五)“二反”、“皂角”;散曲有“山坡羊”、“步步嬌”等,還有部分吸收了“青陽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羅羅腔”及民間俗曲小令。唱腔多于尾音處提高八度,道白多用韻白,且以三弦伴奏。在表現武戲場面時用大鐃、大鈸和大號,以烘托緊張、激越的氣氛。唱腔換牌頻繁,音節跳度較大,吐口用真嗓,行腔用假嗓,紅生多用胸腔共鳴間配喉音,生旦多用鼻腔共鳴,多高音,凈角多用腹腔共鳴,行腔短促,間以真假嗓結合,音域寬厚雄渾,行腔入律得體。奏文曲“懶畫眉”、“步步嬌”時,纏綿悱惻,柔和細膩;奏武曲“武耍孩”、“高頭攆”時,則如金戈相加,戰馬嘶風,激人奮志。文場樂抑揚頓挫有致,喜怒哀樂有別,武場镲鐃鑼鼓,隨節驟起,古樸勁烈。素有“大弦戲唱三天,小笛子還往耳朵里鉆”等美譽。各類曲牌400余支,經過搶救性挖掘,現整理出180余支,還有近百支曲牌和200余本劇目等待資金搶救保護。
大弦戲的唱腔音樂屬曲牌體,主要由【海里花】、【江頭金桂】等五大套曲和【山坡羊】、【步步嬌】等散曲組成,此外還部分吸收了青陽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羅羅腔及其他民間俗曲小令的音樂,共有各類曲牌四百余支,現已挖掘整理出一百八十余支。大弦戲的伴奏有軟場、硬場之分,軟場主要樂器包括三弦、錫笛、大笛、橫笛、笙等,錫笛是大弦戲獨有的樂器,用它伴奏的稱為細曲,用大笛、笛、橫笛伴奏的則稱為粗曲;硬場除一般打擊樂器外,還使用四大扇、尖子號及螺號等,以烘托緊張、激越的氣氛。大弦戲唱腔中曲牌更換頻繁,音節跳度較大,演員吐口用真嗓,行腔則用假嗓。
大弦戲的腳色行當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花面臉譜細膩講究,富于個性。至今大弦戲還原汁原味地保留著傳統的“跳加官”戲和宋元雜劇中的“滑稽戲”、“拴搐艷段”及“赤膊戲”等,其表演以梅花拳、洪拳為基架,粗獷潑辣、古樸渾厚。身段特技表演真刀真槍上陣,驚險刺激,其中的一些絕技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橋”、“砸瓦”等更是令觀眾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