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柳子戲
柳子戲也叫百調,據說,王母娘娘曾設蟠桃大會,請柬下后,各路神仙乘鶴紛至沓來,觥籌交錯,熱鬧非凡,為給盛會助興,王母娘娘遂命百花仙子獻樂,于是,諸仙子翩翩起舞,各唱一曲,集成百音,傳入凡世民間后,遂成百調,柳子戲就是由此百調演變而成。這些神話傳說無須考究,也不必置信。但是,它反映了柳子戲確是一個古老的劇種。也是濮陽唯一的稀有劇種
喬派墜子
三十年代,在河南墜子的藝術園林中,又一幟異軍突起,它與原有的“東路”和“西路”鼎足而立,形成河南墜子的第三大派,即被時人譽為“北路”的“喬派”。喬派的崛起,使河南墜子在其發展史上,達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喬派的佼佼者——喬秀清,對喬派墜子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她是河南省內黃縣店集人,清宣統二年(公元一九一0年)出生。成年后,與她的啟蒙老師喬利元結婚。喬利元家住南樂縣喬崇町村。她使河南墜子由原來比較粗俗原始的鄉村小曲兒,一躍蜚聲全國藝壇。今天,知清秀這位墜子藝術大師已成故人。然而,她卻給人們留下了珍貴的藝術財富,至今沿有她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七年,由昆侖唱片公司、勝利唱片公司、亞爾西愛(美國)唱片公司分別灌制的《獨占花魁》、《小寡夫上墳》、《蘭橋會》《因果報》、《昭君出塞》、《風儀!、《三堂會審》、《寶釵撲蝶》主《王二姐摔鏡架》等二十部唱片傳世!驹瓨祟}:濮陽民間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