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崇疃村位濮陽市南樂縣西邵鄉。據了解,20世紀30年代初河南墜子女藝人喬清秀豐富發展了河南墜子的演唱藝術,創造出30年代雅俗共賞的一個流派,即“喬派”。這使他她獲得了“墜子皇后”的桂冠。這位傳奇的“墜子皇后”的故鄉就在濮陽市南樂縣西邵鄉喬崇疃村。走進喬崇疃村,曲藝文化氛圍撲面而來。由該村農民自辦的“鄉村梨園春”正在開唱,群眾們紛紛登臺,河南墜子、大平調等傳統曲藝輪流上演。
河南墜子源于河南,流行于河南、山東、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樂器為“墜子弦”(今稱墜胡),且用河南語音演唱,故稱之為河南墜子。河南墜子唱腔圓潤,擲地有聲,利用故事情節推動氣氛,著重刻畫人物性格及細節,演唱方式有單口、雙口(或對口)、三口(或群口) 3種,并各有適宜的書目。據喬崇疃村支書邵相昆介紹,現在在村里,河南墜子唱的好的有十多人,這種寶貴的曲藝形式到現在還保持手口相傳的傳承方式,凡是對河南墜子有興趣的人,不管是本村的,還是外地的,都可以前來向傳承人學習。村民們唱墜子,能把心情唱出來,聽的人也高興,自己也愉悅。
據了解,河南墜子的唱腔音樂可歸納為起腔、平腔、送腔、尾腔,在主體唱腔進行中,根據唱詞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三字崩、五字嵌等唱法,產生節奏和旋律上的變異,表現不同的感情。伴奏樂器墜胡獨具特色,早期開場時都有即興演奏的“鬧臺曲”,熱烈火爆,以吸引聽眾。(曹錚)【原標題:走進“墜子皇后”故鄉 聆聽國家級“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