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濮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字圣”倉頡就在揚州造字?

2013/4/6 10:35:40 點擊數: 【字體:

“字圣”倉頡就在揚州造字?
楊廟倉頡像
“字圣”倉頡就在揚州造字?
甘泉縣志中相關記載
“字圣”倉頡就在揚州造字?
“字圣”倉頡就在揚州造字?
倉頡像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轉向文明。

  倉頡,史皇氏,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人。據《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圣人。” 近期,一連串的證據表明,倉頡造字,有可能就發生在揚州。

  日前,江都六河史氏宗親理事會籌備組一行4人向江都檔案館捐贈了一套《史氏族譜》,這份據稱是造字先祖倉頡后裔的族譜,由開天辟地圖、祖像等內容組成。此外,“倉頡傳說”近期被列入邗江區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作名錄。申遺報告書中寫道:倉頡造字的傳說世人皆知,邗江區楊廟鎮有一個倉頡村,境內曾有倉頡山(即倉頡墳)、倉頡廟等地名,據出土的漢墓文物顯示,至少在漢代,當地已有倉頡地名,“倉頡傳說”記錄了倉頡與揚州的淵源。

  從地名、族譜到傳說、從歷史記載到出土文物,都在指向倉頡與揚州有淵源關系。而揚州的倉頡廟比陜西白水的還要早200年左右,倉頡是不是就在揚州造字?

  歷史遺存

  西漢墓葬

  香熏上墨書“倉頡”二字

  核心期刊《文物》雜志上,有關于“倉頡”二字發現的由來。

  2004年9月初,楊廟派出所抓獲一幫盜墓賊,繳獲一批文物。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聞訊后,隨即對楊廟鎮楊廟村王家廟組的磚瓦廠內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原來這是一座西漢早期的古墓,雖然墓葬規模不大,但出土的隨葬品異常精美,見證了當時揚州的繁盛與工藝水平,經過對這批文物的整理,特別是帶銘文的文物及“劉毋智”白玉印章的出現,為推測墓主人提供了重要線索,而出土的青釉熏爐上面就有墨書“倉頡”二字。

  考古人員預感到,這一漢墓的規模雖然是漢代中型墓葬,但墓主人絕不是普通老百姓。例如熏爐,高約18厘米,由器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蓋面施青釉,釉色泛黃,器身無釉;蓋面隆起,造型宛如三層塔的樣式,頂層有一昂首翹尾做振翅欲飛狀的立鳥,中層沿面息臥著三只小鳥;塔式層面上有圓形小孔,蓋面還有兩圈三角形透香鏤孔,每圈4個,并裝飾著放射形戳點紋,中間還有兩道弦紋;爐身子口內斂,上腹直壁,下腹曲折內收,喇叭狀高圈足,足根寬扁。最讓人感到驚喜的是,上腹飾一周四弦紋,并且墨書“倉頡”二字。正是這“倉頡”二字,說明漢代人們便認同了上古倉頡造字的說法。而現在的王家廟南不遠處,還保留著“倉頡”村的地名,當地還流傳著倉頡在此造字的故事。

  還有考證認為堯帝出生于高郵天山鎮的神居山,神居山位于高郵湖西,離楊廟鎮20多公里,堯帝在揚州,倉頡當然也有可能在揚州,當然這還需留待繼續考證。

  記者新訪

  倉頡山下

  出土文物上鑲嵌靈龜

  記者近日來到邗江區楊廟鎮倉頡村,據傳,倉頡山位于楊廟境南蜀岡故陸東部一隅,即今倉頡村西北端,據當地老一輩村民講,山地面積約20畝,坐北朝南,山腹微飽,滿山栗林,草木叢生,樹枝杈間,滿眼鳥巢,不要進山,就能聽到鴉鳴雀叫。

  據邗江文史專家介紹:倉頡山之名并非本來之稱,而是得名于傳說中遠古時代發明創造漢文字的倉頡(一作倉頡)葬于此。年久,塋地樹木成林,被人呼傳為山。據傳,倉頡山是葬倉頡的地方。

  為了尋覓倉頡塋的蹤跡,楊廟人作了不懈追尋。上世紀50年代初,村民開挖水渠時發現地下通氣孔道,道長約80米、孔高、闊約80×70厘米,孔道末端通至一座石灰斑駁的墳冢,冢內尚有星星點點的殘骨。根據歷史上的常例,擁有通氣孔道的墳塋,多為高官賢達葬身之地。砌通氣孔道的磚頭,極為異常,長34厘米、寬17厘米、厚7厘米,比當今土(輪)窯燒制的磚頭長10厘米、寬5厘米、厚2厘米。老瓦技工和老村民根據磚形質鑒別判斷,純屬古青磚頭。石灰斑駁的舊塋址南端,同時在上世紀50年代末,水渠腰部發現一件似銅非銅、似金非金、直徑在14-15厘米長短,重1.8斤的如菜盤狀稀罕物。

  據介紹,稀罕物體雕刻鑲嵌四件真品:一是方位相對的兩匹駿馬,一匹立狀、一匹飛狀,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二是方位相對的兩只鳳凰,一只飛狀、一只立狀,看上去鳳凰似在相對點頭說話。三是稀罕物上方有一朵似牡丹的花,花似乎向人放艷、吐香。四是稀罕物正中央有一股圓圈,直徑約十厘米,圈中嵌有一只靈龜。罕物中雕刻的馬、鳳、花三物表示吉祥之意,唯罕物中的那只龜的意義非同尋常,后人猜測,倉頡生前喜養靈龜,以龜紋猜摩其文理的緣故、故配此墓葬于塋周。若非倉頡,不可能用龜配葬物。村民根據出現的通氣孔道末端墳位,古磚的樣本和稀罕葬物中龜的確認,今倉頡村民組北不遠處即是倉頡墳的位置。

  當地出土的稀罕物體還有另一種神奇:用它不管對著什么物體一照,被照的物體就立即在罕物背部顯示出來。一次,拾罕物的村童用罕物示對儀征捺山,誰知20里外的捺山全貌馬上就展現得清清楚楚。

  這件稀罕物品于1961年被戶主王永發以人民幣1.8元賣給揚州博物館了。

  傳說紛紜

  倉頡帝廟

  宋起香火旺盛聲名遠播

  關于倉頡廟在當地有許多傳說。

  相傳,倉頡廟位居倉頡山西不遠處的丘峰上,坐北朝南,鄉人往儀征等地販糧、販柴,至8里外的廟山上或10里外的盤古山上同望,都能見到倉頡廟冠。鄉人故把廟地稱之為“奇山”。倉頡廟廟高近兩丈,闊5丈余,進深不滿兩丈,廟門頂端有四個大碗口粗大字倉頡帝廟。廟內供一男石像,廟門對聯比較幽默,是以“日、月”二字組合。

  上聯:日昍晶,安天下;下聯:月朋朤,定乾坤。廟內塑像兩旁以倉頡造字興六書和倉頡出生“龍眼侈侈、四目電光”名聯。上聯:明四目而制六書,萬世文字之祖;下聯:運一心以贊兩儀,千古士儒之師。墻上還有多篇謎語供人猜識。

  東墻字謎二則。第一則:“一字九橫六直,多少書生不識,顏回去問孔子,夫子連想三日”。謎底為“晶”;二則是“一字十八筆,沒鉤又沒剔,欲問此甚字?《百家姓》翻閱。”謎底為“聶”。

  西墻是三則造句謎,第一則是:“二人相逢不出頭,丁字無鉤反剔球,一人肚中容一膽,道(倒)土腰中長兩瘤”,答案句為“天下太平”;二則是:“三人同日圃觀花,百字底坐住酒(久)家,禾火二人同坐橙,夕陽橋下吊雙瓜。”答案句“春夏秋冬”。三則是“二人奪杠腰爭彎,八口之家人中間,豆科長在山峰(豐)下,癸頭豆尾兩相關。”答案為“五谷豐登”。

  按專家回憶說:當時用這等別別翹廟聯、猜謎。可能是因為倉頡發明創造文字的緣故,用來啟迪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倉頡帝廟建于何時?據《后漢書·祭祀志》宗廟篇記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有立高廟于雒(音洛)陽的記載。后人為紀念倉頡,于延熹五年(162年)為倉頡建廟。據傳,宋代、清咸豐年間有過修葺、重建,倉頡帝廟當時香火旺盛,頗有名聲,每逢寒食,進山祭掃者絡繹不絕。東至仙女廟,張綱溝,西至儀征胥浦,南至丹徒,北至秦南、仁和等地,有不少人都知道倉頡帝廟。

  倉頡帝廟今雖不復存在,可倉頡的名字人們并未淡忘。

  專家解讀

  “造字圣人”

  倉頡在揚影響不同尋常

  我市文化學者韋明鏵介紹,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中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后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

  “盡管倉頡是一個半真實、半神話的人物,但他在揚州的影響不同尋常,這一點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擬的。”韋明鏵介紹,一般地方極少有倉頡廟,但是揚州的府志里記載,揚州城西曾有座倉頡廟,這說明揚州人對倉頡有特殊的崇拜,也許和他的后裔流散于揚州有關。

  市文聯原主席、民俗專家曹永森認為:倉頡在揚州境內有廟、有山、有文物,并不能說明倉頡就事實上葬在揚州,更多的是因為“行業崇拜”或“文字始祖”的原因,揚州雕版印刷業發達,可能與此有關。倉頡造字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傳說,情節完整,細節生動,語言質樸,內容豐富,人物性格鮮明,形成了同一母體的不同異文,其主體傳說是目前選入中小學教育課外讀物的《倉頡造字傳說》。

  倉頡造字的傳說和有關文字記載基本相吻合。據考證,倉頡造字在先秦時期就有盛傳。關于“倉頡造字”等神話傳說,也有一定的歷史真實性,不過,文字不可能是倉頡一人獨創,它是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有文字記事的時候,人們在生活、生產過程中經過觀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據所要表達的思想行為而慢慢創造出來的。

  文史學家建議,即使不能斷定倉頡就在揚州造字,或者倉頡一定就是葬于揚州,但揚州流傳諸多倉頡的傳說,并有多種和倉頡相關的歷史遺存和珍貴文物,這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完全可以好好利用。

  通訊員 薛梅 雍俊 記者 姜濤

  倉頡百科

  中文名: 倉頡

  別名: 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

  出生地: 陜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

  尊稱: 造字圣人

  職業: 史官

  主要成就: 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

  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

  所處時期: 黃帝時期

  倉頡是中國文字的始祖。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雖然,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但專家考證,倉頡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號并加以推廣和使用,在漢字創制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驹瓨祟}:“字圣”倉頡就在揚州造字?】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揚州新聞網-揚州晚報 2013年02月22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顓頊帝定婚俗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