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濮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濮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孝感動天——虞舜

2012/4/26 16:20:12 點擊數: 【字體:

 
    姓姚,名重華,古冀州人,目有重瞳,孝感動天。象為助耕,鳥為助耘。父瞽瞍,頑。繼母,嚚。弟象,傲。雖有焚廩、浚井之難,但曲盡孝道。于三十歲時,唐堯聞其賢,以二女妻之(娥皇、女英),九男事之,學其德行。所居之民,聞風而化,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輔政三十年,堯禪位于舜。政治清明,男耕女織,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人民無貪,禮讓相處,故感“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帝崩于蒼梧,在位四十九年。禪位于禹,享年一百十歲。

    贊曰:

    美大圣神 忍讓斯文 號泣昊天 屈己待人

    象鳥服勞 撫五弦琴 唱南風歌 解慍吾民

    又說偈曰:

    天生大圣迥不同 出類拔萃眾中龍

    樂取與人以為善 敬慎律己化群倫

    自耕稼陶皆如此 學禮書數盡精通

    無為而治平天下 至德感物性允公

    白話解

    堯、舜是中國古代兩位圣君,帝堯叫陶唐氏,帝舜叫有虞氏。虞舜姓姚,名叫重華,是山西古冀州人,他生來就有特殊的相貌,每只眼睛都有兩個瞳孔,楚霸王也是這樣。舜對父母很盡孝,孝道感動天,當他在歷山下耕田時,曾經感動了象來為他耕田,鳥來為他耘草。

    虞舜的家庭很復雜,父親叫瞽瞍,雖有眼睛但不明理,不辨黑白是非,對事剛愎自用,頑固不化。頑固,就是舊腦筋,腦筋太死板了,怎么頑固法呢?譬如他拿一塊黃銅,你拿一塊黃金,你用黃金和他換黃銅,他不換的。為什么不換?他覺得我這個黃銅,比你那個金子更值錢,更寶貴。你告訴他說:“這是金子,是比黃銅貴得多。”他不相信的,這就是頑固,死腦瓜骨的。

    繼母嚚,嚚就是不守規矩,也就是說話不忠實,不誠懇,盡打妄語,常說假話,搬弄是非。繼母有一個兒子叫象,大舜這個弟弟不是他父親生的,是他后母帶來的兒子,所以和舜根本沒有骨血的關系,但是他還認他作弟弟,可是他這個弟弟非常傲慢。

    舜在沒有做皇帝的時候,受了很多苦,這苦是誰給他的呢?就是他父親。他父親為什么給他這么多苦呢?因為瞽瞍愛后妻所生的兒子象,所以父親、繼母與象三人常常想害大舜,但是每次舜都能逢兇化吉,避開劫難。若是舜有小小的過失,三人就給他罪受。可是舜還是非常孝順父親及繼母,友愛弟弟,他日日篤行謹慎,不敢稍有懈怠,一點都不失為人子之道和兄弟的孝慈,所以二十歲的時候便以孝聞名于天下了。

    他三十歲時,年紀已老的帝堯聽聞到他的德行,加上四方諸侯的舉薦,就用他來攝行天子的事。帝堯先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送給舜做妻子,以便觀察他的內德。《易經》上說:“二女同居而其志不同。”這是說二個太太同居一處,難以融洽相處。帝堯之所以如此,無非想要試探舜是不是可以“齊家”,完善地處于二個妻子之間。結果兩個妻子恭謹持家,不敢以皇帝女兒的身份而輕慢舜的親戚,很有婦德。堯又派九個兒子尊奉舜為師,向他學習道德及思想,結果這九個兒子一天比一天敦厚謹敬。

    帝堯曾賜給他絺衣(細葛布織成的衣)及五弦琴,還為他建了堆米的倉稟,又送給他牛羊。可是瞽瞍等三人還是想殺他,有一次叫他去修理倉稟,等舜上了倉廩的屋頂,象就偷偷拿開梯子,瞽瞍就從下點火焚燒谷倉,想活活燒死他。但因為他曲盡孝道,有大善根,雖不是有神通,但是很聰明的。當他上去修理倉頂時,就帶了兩頂笠帽,本來一頂就夠了,他預備這頂沒有了,再用那頂。那時他一見谷倉底下著火了,就一手張開一頂笠帽,像張著兩只翅膀,從谷倉頂上跳下來,就像乘降落傘下降,毫發無損,所以沒有摔死他。回來一叫門,把他父親、母親和象都嚇死了,說:“他不是燒死了嗎?這是鬼回來了!”舜說:“我不是鬼,你們不要怕。”所以就把他放進來了。

    放進來還要殺他,怎樣殺呢?說用火燒不死,就用水把他淹死!因為井水不夠用,叫他收拾井,掏井去。舜聽父親的招呼去掏井,井里有泥,把泥拿出來,就有水來了。舜一下井,他父親怎么樣啊?廣東有一句話“落井下石”,他父親在上面就丟下一塊大石頭,以為這一塊大石頭,一定會把他砸死。想不到舜吉人天相,也是有天龍八部來護持他,那井里有一條龍。這條龍看上邊砸下一塊大石頭,就用龍爪把石頭捉住了,又用它的尾巴一鉆,就在井的旁邊鉆出一個洞來。大舜看見這有個洞,就從洞走了,也沒有砸死他。

    父親、繼母與象落井下石后,在上邊又用一塊石頭把井蓋上,以為這次舜決定出不來,死定了。就開家庭會議要瓜分他的財產,象對父母說:“這次謀害舜,都是我的功勞,現在把他的牛羊、倉庫里的谷子給父母,所有的財產也都給父母,我不要這些。我要什么呢?他的干戈兵器、五弦琴、雕花弓還有兩個太太都歸我所有。”瞽瞍說:“好!好!你要什么就給什么。”

    當象歡天喜地跑往哥哥舜的屋里,要接收兩位嫂嫂時,一進屋,卻見舜好端端地坐在床上彈琴呢!這個大舜啊,一點也不發脾氣,一點也不嗔恨,他不會說:“你們先用火燒我,等我到井里去,又用石頭把井堵上。啊!想害死我。”就不高興了。他還是那么歡喜歡喜的,見到弟弟來了,還很歡迎他,和祥地問:“你找我有事嗎?”象很窘,進退兩難地說:“我心里很抑郁氣悶,因為想你的緣故。”其實象是想要占有兩位嫂嫂做他的太太。

    舜天性仁孝,感天動地;他年少的時候卑微,曾經從事各種行業。當舜在歷山耕田的時候,歷山那兒的人都互相讓田界。他在雷澤捕魚時,雷澤那兒的人都互讓捕魚的地方。他在河濱制陶時,河濱的陶器都不粗劣。舜是孔子之前最博學多能的人,他所到的地方,居民都聞風而化,紛紛搬到他的附近去住,所以一年不到就形成一個小聚落,兩年的工夫就擴大成一座鄉鎮,三年后就變成了一座城市。帝堯也曾數次試讓舜擔任各種公職,他都能稱職,將公務處理的井然有序,足見他非常博學多能。帝堯又派使舜進入原始山林川澤之地,結果舜即使在暴風雷雨也不迷失,平安地返回。帝堯知道舜的德行和才識足以將天下傳授給他,于是在大舜輔政三十年后,將天子位禪讓給舜。“禪”是祭禮的一種,帝堯在這一祭禮中,向天神保薦舜為繼承者,行使天子的政令。帝堯一本大公無私的胸懷,傳賢不傳子,開創了中國幾千年來為人所稱頌的“禪讓政治”。

    帝堯禪位于舜,大舜政治清明,從不擾民,老百姓男耕女織,過著太平安樂的生活,卻不知道帝舜對他們真正的好處是什么。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說太陽出來我就做工,太陽落山我就回來休息,鑿井可飲水,耕田就有得吃,帝舜的力量與我有什么關系?那時人民真正不貪,禮讓相處,故感“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宇內風調雨順,河清海晏,無狂風暴雨破壞大地農物,四海歸心,鳳凰來儀,天下明德,都從虞帝開始。

    帝舜崩于蒼梧,在位四十九年,享年一百一十歲。舜晚年有感于禹治水有功,雖有子商均,可是商均不肖,于是舉薦禹于天,仿效帝堯的禪讓,禪位于禹,自此中國“禪讓政治”再添一筆。他是中國最孝順的皇帝,不論父親、繼母對他多么不好,弟弟多么驕傲,都不放在心上,仍然曲盡孝道。

    贊曰:

    美大圣神,忍讓斯文:“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仁義禮智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圣”,圣而不可知謂“神”。大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忍辱力又特別強,無論誰對他如何不好,他總是寬宏大量的饒恕他。不但不發睥氣,不動無明火,反而謙讓,以誠待人,斯斯文文,逆來順受。他的父親有眼如盲,不辨是非。其后母愛搬弄是非,打妄語。其弟則驕慢成性,常常欺負他。這些他都能忍讓,并希望以德感化他們。

    號泣昊天,屈己待人:他常常向天禱告,希望能使父母生歡心。有時無法可施,只得無語問蒼天,甚至對天號泣,反省又反省。他總是委屈自己,善待他人,這是圣人的行為。

    象鳥服勞,撫五弦琴:他的孝行感動天地,連大象都來替他耕田,百鳥則來助他耘草,代服其勞。休息時,他常彈五弦琴來陶冶身心。

    唱南風歌,解慍吾民:南風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他的清凈德行就像南風一樣,能將百姓的熱惱消除于無形。他的清明政治,也像滋長萬物的南風一樣,令老百姓衣食無缺,安居樂業。

    又說偈曰:

    天生大圣迥不同:大圣、大賢之人,天生就與眾不同,能任勞任怨,平心靜氣的接受考驗。故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大圣人能刻苦耐勞,絕不向環境低頭。

    出類拔萃眾中龍:大舜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圣人,是眾中之龍。

    樂取與人以為善:他以行善為最快樂的事,有菩薩的心腸,予眾生快樂,拔眾生的痛苦。

    敬慎律己化群倫:他對別人很寬厚,對自己的要求卻很嚴格,處事謹慎,以身作則,因此感化了全國的老百姓。

    自耕稼陶皆如此:無論是在耕田或制陶的時候,乃至當了帝王,都是這樣,沒有一時的放逸,一舉一動都可作為人民的楷模。

    學禮書數盡精通:他又好學不倦,禮、樂、射、御、書、數樣樣都精通。

    無為而治平天下:他以德行來感化人民,所以能以無為而將天下治理成太平盛世。

    至德感物性允公:他以德行來感化眾生,遵守唐堯禪位給他時的訓詞:“允執厥中”,將它奉為治國的圭臬;這也就是存心誠意,守住中正的道理。他時時為老百姓設想,其圣德足以作為后世的楷模。【原標題:孝感動天——虞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佛門網
0
下一條:倉頡造字的傳說上一條:百里負米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