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陽 >> 走進濮陽 >> 印象濮陽 >> 瀏覽濮陽

濮陽印象

2013/4/1 15:52:55 點擊數(shù): 【字體:

   濮陽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上古時代,這里是五帝之一顓頊及其部族的活動中心,故有“顓頊遺都”之稱。1987年,在濮陽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的珍貴文物蚌塑龍形圖案,被國內外考古界譽為“中華第一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據(jù)此命名濮陽為“龍鄉(xiāng)”。濮陽又有“古戰(zhàn)場”之稱,它居南北交通要津,扼河朔之險,為中原屏障,是兵家必爭之地。濮陽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fā)源于此,吸引了眾多海內外華夏子孫來濮陽尋根問祖。2004年,國務院命名濮陽為國家歷史 文化名城。

    濮陽是一座年輕而美麗的城市。短短23年,龍鄉(xiāng)兒女用勤勞和智慧建成了一座樹綠花紅,芳草碧連天的中原綠洲:城市綠化覆蓋率42.6%,綠地率37.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8平方米,形成了以綠為主,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風光優(yōu)美,獨具北方平原特色的現(xiàn)代園林城市風光。各類市政公用設施配套齊全,城區(qū)全部實行了集中供氣、供暖、供電、供水四統(tǒng)一,在河南省率先實現(xiàn)冷、氣、暖三聯(lián)供。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4.5平方米。濮陽市先后成功創(chuàng)建了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并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唯一同時擁有如此眾多桂冠的城市,有力地促進了濮陽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濮陽印象

    濮陽大力實施品牌城市戰(zhàn)略,把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作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投資環(huán)境、加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擺在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位置。按照“抓規(guī)劃、抓建設、抓管理、抓改革”的總體思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加強城市管理,城市環(huán)境和投資環(huán)境不斷改善,城市品牌優(yōu)勢逐步轉化為經(jīng)濟優(yōu)勢和發(fā)展優(yōu)勢,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jīng)濟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據(jù)《200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濮陽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在河南省上榜城市中名列第三,緊隨鄭州市、洛陽市之后。

    漫步中心廣場,衣著整潔的老姐妹端坐在長椅上拉著家常,或以從容淡定的目光慈祥的注視著來來去去的人們,我站在街邊看老人,同時我也裝飾了老人的風景;一群身板硬朗老干部正熱火朝天的進行著門球對壘,每一次的擊球都是胸有成竹的淡定不得閃失;小姑娘恬靜自得地喂著鴿子,儼然是這一幕劇中的唯一的女主角.....。細細的端詳,深深的品位,我感到的是一種“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悠然自得,感到一種渾厚、博大的歷史氣息,穿透過如沙流逝般的歲月,展現(xiàn)在自己的面前。

濮陽印象

    時光的水流,在千萬年歲月的河床上淘舊出新,將沖滌不掉的記憶雕刻成浩浩蕩蕩波瀾壯闊的史書。一代代勤勞的人們在這樣的水流里沖浪泛舟,從小到老,從懵懂走向成熟。

    濮陽美食

    老城壯饃
 

濮陽印象

    牛肉耗辣椒

    牛肉耗辣椒以香而微辣、牛肉味濃、不刺喉、不上火、健脾開胃、增加食欲而征服客戶,倍受市場追捧。

濮陽印象
 

    一機廠涼皮

    一機廠涼皮的特色,辣椒油.這里的辣椒油香人心扉,稍微放一點進去,五味具全。  

濮陽印象
 

    糟魚 

    濮陽糟魚一是骨酥刺爛,魚骨、魚刺及整條魚可全部吃掉,根本不用擔心魚刺卡喉 二是衛(wèi)生,它采用先進的殺菌消毒包裝技術,無任何污染;三是耐儲存、易攜帶,采用真空包裝技術,放一年不變質,走到哪兒都好帶,最后一點,當然還是好吃,能熱能涼,熱吃香,涼吃爽,真是濮陽一道獨特風味。  

濮陽印象
 

    濮陽蟠桃酒

    白堽陽老字號羊肉館 羊肉湯 壯饃 吊爐燒餅

濮陽印象
 

    濮陽文化
 

濮陽印象

2009濮陽中華龍文化節(jié)雜技藝術節(jié)開幕式 

    濮陽是中華龍鄉(xiāng)、雜技之鄉(xiāng),龍文化與雜技藝術是濮陽的特色與品牌,是建設和諧濮陽的重要內容。該市自2000年開始舉辦龍文化活動周,每年舉辦一屆。2003年改為中華龍文化節(jié),并增設雜技藝術節(jié),此后兩年一屆至今,共舉辦中華龍文化節(jié)6屆、雜技藝術節(jié)3屆。建市以來,我市每四年舉辦一屆運動會,至今已舉辦7屆。多年來,歷屆節(jié)會組織舉辦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化、雜技、體育、經(jīng)貿、旅游等活動,提高了濮陽的知名度,促進了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吸引了一大批資金、項目落戶濮陽,在豐富文化生活,樹立濮陽形象,增強人民體質,加強經(jīng)貿交流,促進對外開放等方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推動了濮陽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濮陽中華龍文化節(jié)和雜技藝術節(jié)現(xiàn)已成為河南省具有較大影響的節(jié)會和濮陽市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漢字文化倉頡,史皇氏,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西十八公里吳村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圣人”。
  
    2007年11月18日,首屆(丁亥年)倉頡漢字文化節(jié)在南樂縣梁村鄉(xiāng)吳村隆重舉行。來自河南省內外的各界嘉賓一萬余人親臨盛典,同拜先祖。

    姓氏文化濮陽是我國重要的姓氏起源地之一。據(jù)史書記載,與濮陽有關的姓氏有320多個,常見的100個大姓中源于濮陽的就有7個,即張、范、姚、秦、顧、孟、駱,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張姓,海內外張姓人口約1億。濮陽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帝舜的故鄉(xiāng),其后裔達60余姓,其中前十姓是陳、胡、袁、田、姚、虞、王、孫、車、陸,總人口數(shù)以億計。充分利用姓氏起源地優(yōu)勢,策劃設計開展大型尋根活動,努力打造“張姓祖根地”、“帝舜故里”兩大品牌,成功舉辦了,“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世界舜裔聯(lián)誼會第十九屆國際大會”;“***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今營一河南濮陽營”活動。

    東北莊雜技黃河有“鐵頭銅尾豆腐腰”之稱,濮陽地處黃河中部的豆腐腰上,歷史上十年九災,濮陽雜技之初是黃泛區(qū)謀生的手段,現(xiàn)在已經(jīng)結束了“跑馬賣閑”的歷史,在勞動生產和生活之中,把雜技凝煉成傳統(tǒng)文化、升華為民間藝術,供世人休閑娛樂和欣賞。“哪里有雜技,哪里便有濮陽人”,濮陽雜技名揚天下。東北莊的老人能說清楚半個中國雜技團團長和名角的名字,比如,四川萬縣雜技團的劉芳、武漢雜技團的劉夫錄、山西雜技團的喬常順、甘肅雜技團的劉全、河北雜技團的劉春山、廣東雜技團的李鐵牛等等,這些濮陽人把雜技傳遍天下。

    清豐柳子戲 柳子戲又稱“北(百)調子”、“柳子腔”、“弦子戲”,是中國一個稀有的古老劇種,流行于河南、山東部分地區(qū),由元、明時期的“弦索”系統(tǒng)演變而來,它的曲調是由中原一帶流行的民間俗曲小令,如[黃鶯兒]、[山坡羊]、[鎖南枝]、[耍孩兒]等曲牌和七字句的“柳子調”結合而成,由于“柳子調”更通俗易懂,因而被稱為柳子戲。

濮陽印象

    南樂目連戲源于河南、深藏于南樂民間的“目連戲”是中國最古老、最原始的劇種,堪稱戲劇的老鼻祖,有“中國戲劇的活化石”之稱。“目連戲”曾在南樂縣廣泛流傳,多在春節(jié)上演,深受群眾歡迎。“文革”期間被視為封建迷信禁演,1986年恢復演出,但受影視文化的沖擊,已瀕臨滅絕。“目連戲”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有效地促進搶救保護工作。

    濮陽縣大弦戲大弦戲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多聲腔劇種,它始源于唐高宗年間的唐朝宮廷,距今已經(jīng)有千年的歷史。在其演變發(fā)展的過程中,由最初演唱漢、唐“樂府”曲,發(fā)展到宋元雜劇北曲等。在表演風格上以大洪拳、梅花拳架式為基礎,使得表演顯得古樸渾厚,場面激烈。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形成了打擊樂以大鐃、大镲為特征,錫笛為主奏樂器,尖子號、螺號烘托氣氛的粗獷激烈地藝術風格。音樂也在原“樂府”曲牌的基礎上,吸收了部分俗曲小令和其它劇種的某些成份。

    濮陽縣大平調濮陽大平調源于濮陽民間,是在開州(濮陽)土生土長的一個古老劇種,故過去又稱“開州平”。濮陽大平調是板腔體梆戲。因梆子灼目貫耳,又稱“大梆戲”、“打油梆”。其唱腔旋律圓潤平緩,又是中原地方音韻,故也稱平調;又因該劇種上演劇目均為朝綱大事,演員陣容龐大,群眾歷來視為大戲,為與其他劇種相區(qū)別,平調就逐步定名為大平調,相沿至今。

范縣四平調;范縣羅卷戲

    濮陽旅游 

    戚城文物景區(qū)

    戚城文物景區(qū)位于濮陽市市區(qū),京開大道路西,南臨石化路,北依古城路。規(guī)劃占地面積750多畝,是為落實1991年2月5日江澤民總書記指示而建設。

    景區(qū)內有距今2700多年的古城墻-戚城遺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以奇特的造型再現(xiàn)了古城布局。

濮陽印象

中原綠色莊園

    中原綠色莊園是一處集生態(tài)保護、科技示范、觀光旅游、度假諸功能于一體的大型自然生態(tài)公園。規(guī)劃面積72.46公頃。中原綠色莊園主題風格上采用以綠為主,師法自然,追求天趣的造園手法、致力于營造自然、清新、質樸、野趣的田園風光,使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有機融合,草地、湖泊、瀑布、小溪與建筑園林小品相映成趣。形成了松風聽濤、竹溪觀魚、霜林賞秋、森林休閑、森林游樂、萬梅鬧春、百果園、百花園等功能景區(qū)。設有動物園、垂釣園、騎士樂園、兒童樂園、雜技表演、水上游樂等觀賞娛樂項目。使自然景觀和人工景點巧妙融合,充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中原文化底蘊豐厚的主題風格。

濮陽印象

中華龍文化節(jié)

    濮陽是中華龍鄉(xiāng)、雜技之鄉(xiāng),文化底蘊豐厚。濮陽市立足這一文化資源優(yōu)勢,從2000年開始舉辦龍文化活動周,每年舉辦一屆。2003年改為中華龍文化節(jié),并增設雜技藝術節(jié),此后兩年一屆至今,共舉辦中華龍文化節(jié)6屆、雜技藝術節(jié)3屆。建市以來,每四年舉辦一屆運動會,至今已舉辦7屆。多年來,歷屆節(jié)會組織舉辦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化、雜技、體育、經(jīng)貿、旅游等活動,提高了濮陽的知名度,促進了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吸引了一大批資金、項目落戶濮陽,在豐富文化生活,樹立濮陽形象,增強人民體質,加強經(jīng)貿交流,促進對外開放等方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推動了濮陽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濮陽中華龍文化節(jié)和雜技藝術節(jié)現(xiàn)已成為河南省具有較大影響的節(jié)會和濮陽市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濮陽龍鄉(xiāng)

濮陽印象
 

    話說中華龍鄉(xiāng)-濮陽,就要追溯到位于濮陽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遺址。1987年5月,濮陽市為解決工業(yè)和城市居民用水,在開挖引黃供水調節(jié)地工程中被發(fā)現(xiàn),遺址的西、南兩面是始建于五代后梁時的雄偉古城墻。依法報經(jīng)文化部批準后,于同年6 月開始科學發(fā)掘。該遺址的文化層,自上而下是宋、五代、唐、晉、漢以及黃河淤積層,東 周、商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和仰韶文化層。仰韶文化層又可分為上、中、下三層。西水坡遺 址發(fā)掘清理了眾多遺跡,像灰坑、窖穴、房基、窯址、溝、成人墓葬、兒童甕棺葬、東周陣 亡士卒排葬坑,以及大量的陶、骨、石、蚌器等遺物,還有豐富的動物遺骸。更重要的是,經(jīng)國家文物考古工作者進行科學發(fā)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層下發(fā)現(xiàn)并出土了四組用蚌圖和成批的蚌殼、螺殼堆積擺徹的龍虎等動物圖案。
 

濮陽印象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陽縣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發(fā)現(xiàn)”中華第一龍”。在一個墓室中部的壯年男性骨架的左右兩側,有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龍圖案身長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長尾,前爪扒、后爪蹬,狀騰飛。虎圖案身長1.39米,高0.63米。虎頭微低,圜目圓睜,張口露齒,虎尾下擺,四肢交替,如行走狀,形下山之錳虎。墓主人的兩側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被考古學者驗定為“中華第一龍”。
  
    1995年10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濮陽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在濮陽召開了“龍文化與中華民族”學術討論會,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參加盛會,會議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閉幕式上,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正式命名濮陽為“龍鄉(xiāng)”,并由常務副會長馮征將鐫刻有“龍鄉(xiāng)”二字的銅牌頒發(fā)給濮陽市。
    
    濮陽雜技

濮陽印象

2009濮陽龍文化節(jié)巨作新劇目《水SHOW》

    濮陽雜技歷史悠久,起源于春秋,興盛于明清,發(fā)展于現(xiàn)代,以功力深厚、技藝精湛著稱于世。濮陽東北莊與河北吳橋并稱為中國雜技“南北兩故里”,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全市擁有以豪藝集團、華晨集團等為主的各類雜技團體30多個,從業(yè)人員1萬多人,年經(jīng)營收入1億多元。每年在***演出的團隊有50多個,演員600多人,創(chuàng)匯800多萬美元。雜技產業(yè)已成為濮陽文化產業(yè)的龍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網(wǎng)(2010-05-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