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周末,幾個朋友聚在一起,有人提議,去濮陽玩玩吧,聽說那個地方不錯。說走就走,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濮陽就到了。
濮陽地處豫魯冀三省交界處的黃河之濱。車駛入濮陽,我們有點驚奇,大街上人怎么這么少?那些街道兩旁的綠化帶、植物造型不像大都市的綠色,明顯是為了讓行人養眼換氣之用的,在這里它們好像就是街道的主角,各自擺弄著自己的風姿,行人倒成為襯托、是使這些景致活起來的道具。
快到中午了,找了個干凈的飯店,吃著飯,向老板打聽這個城市的情況。老板如數家珍,他說,濮陽1983年建市,時間不長,但正趕上城市規劃概念的成型之時,城市建設的理念很先進,在建設之初就設計了一街一景,一路一貌,雕塑小品樣式各異,建設標準高,發展速度也快。城市人口35萬,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人均一平方公里,難怪人顯得這么少。別看城市不大,有許多榮譽: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際花園城市、世界人居環境范例獎等。這么多城市桂冠集于一身,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確實少有。
而且,這里還有個美名“中原綠洲”,猛一聽,有些夸張,在市區走一走,真算得上名符其實。它綠化點成景、線成蔭、面成林、環成帶,綠化覆蓋率達40%,呈現出“人在綠上走、車在樹下行、樓房花叢臥、鬧市園林中”的獨特景觀,在此間行走,心中真是爽爽的。最讓人感動的一個細節是在生活區和工業區之間還植出了1公里寬、20公里長的綠化帶,讓人們放心地居住生活,難怪這里獲得“世界人居環境范例獎”。我們問當地人這里有什么工業?中原油田啊!他們驚詫于我們的無知,中原油田的名字,如雷貫耳,它和大慶油田、華北油田等一起成為我國五大油田,為國家的石油工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是增長了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大慶油田在大慶,中原油田在哪里呢?原來就在濮陽,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一個印象中應該是污染嚴重、油污遍地的城市,竟然是如此的美麗!
當地人建議我們:來到濮陽不到中原綠色莊園和濮上園去看看,會感到遺憾的,參觀濮上園一天時間有點短,因為它太大了,但是綠色莊園不可不看。綠色莊園是國家4A級景區,這個景區先別說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單說它對城市的貢獻,就值得稱贊。原來,這個地方是黃河故道沙地,一到春天,就會揚起巨大的沙塵,讓周圍好大一片地區“盡帶黃金甲”。這是一個城市的癬癥,當時恐怕有人都把它當作頑癥“牛皮癬”了,但有人提出大膽的建議,在這里建個公園,種上樹,栽上花,挖出湖,養上魚,就變廢為寶了。對這個建議,反對者不少,就這么個地方,草都不愿長,還能變成公園?那不是扔錢玩嗎!但是,學過園林的專業人士有信心,市領導下了決心,1999年3月開工建設,2000年7月開園了。反對的人,也看到這個公園真的成了城市的一道綠色屏障。而且它的主題風格就是以綠為主,自然、清新、質樸、野趣的田園風光。從此濮陽有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因為在這個公園還有許多娛樂項目,如濮上放歌音樂廣場、森林娛樂區、騎士樂園、沙灘游泳場等,最具特色的還是雜技館,這是一個拳頭產品。提起雜技,人們首先想河北吳橋,其實濮陽的東北莊也是一個雜技之鄉。在這個村子里有個說法,叫做“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男女和老幼,都能露一手。”這里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雜技演員,他們的演出團體與美國迪士尼樂園和深圳歡樂谷等地簽約,在那里常年演出。還有一些團體出訪過加拿大、德國、法國、意大利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看了他們表演的“龍騰虎躍”———蹦床爬桿,小演員們在蹦床和兩個桿子之間,上上下下,起起落落,輕似貍貓,快似猿猴,輕松快活,精彩至極;“彩蝶紛飛”、“吊小辮”兩個節目編排得美侖美奐,鄰座的一位游客,不由自主地說:真是一頓視覺盛宴。
出了綠色莊園,我們就打算往回走了,卻發現大街上有宣傳廣告寫有:“中華龍鄉、花園城市———濮陽”。龍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圖騰,憑什么濮陽叫龍鄉?我們想質疑,也很好奇,或許這里真藏有什么寶貝,也未為可知。問路邊的警察,他說:“一句話說不清楚,你們去戚城一看就知道了。”
按照他指的路線,我們來到戚城文物景區。走進文物博物館,才知道濮陽原來是“顓頊遺都”,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中的伏羲皇和顓頊帝都長期在此活動。“字圣”倉頡,黃帝的史官,創造了我國最早的文字,就是濮陽南樂吳村人。黃帝之孫揮在此創制弓矢,被封為“弓長”,并賜姓為“張”,成為中華民族張姓的始祖。春秋時期,濮陽是衛國重要城邑戚城所在地,春秋諸侯會盟14次,在戚城就有7次,昔日的會盟臺在館內還有遺存,1991年,江澤民同志在此游覽時曾戲稱之為:“春秋時期的聯合國”。孔子周游列國14年,其中10年居衛,他的弟子子路在衛國為官,民聲非常好,后子路死于一場宮廷政變,衛地人民非常懷念這位賢德之人,創作了一曲哀歌“悼衛公”,我們正趕上有身著古代服飾的樂隊演奏,親耳聆聽了那如泣如訴的感傷之音,它一唱三嘆、一步三回頭的情景如在眼前,由此可見人們對賢者的愛戴。我們還聽了樂曲“鐘磬合鳴”,編鐘、磬、古箏等合奏齊鳴,真的仿佛看到諸侯會盟時那宏大的場面。難怪濮陽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龍鄉之謎,也很快解開。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龍形圖案,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考古價值,被專家們稱為“中華第一龍”,泱泱中華文明由此向前推進了千年有余。濮陽得以冠之“中華龍鄉”的美譽。
游之此時,天色將晚,必須回家了,當初提議的朋友問:“怎么樣呢?”我們答曰:“真的不虛此行!” 顓頊帝雕像中原綠色莊園本組圖片均為蒲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