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陽 >> 走進濮陽 >> 印象濮陽 >> 瀏覽濮陽

探訪傳說中的“全國馴虎第一村”——濮陽梅莊

2013/4/8 16:46:39 點擊數: 【字體:

探訪傳說中的“全國馴虎第一村”——濮陽梅莊

雌虎“帕特”

探訪傳說中的“全國馴虎第一村”——濮陽梅莊

在馴虎人的引導下,雌虎“羅喜”順利騎到了一匹馬上。

    □記者陳偉文圖

    閱讀提示

    一不靠山、二不傍水,一個不起眼的平原小村竟成為全國馴虎領域的“圣地”,700余人的村莊里,三代馴虎人達300余人。半個世紀以來,他們帶著 “馴虎大篷車”走向全國各地,牽著身懷絕技的老虎為人們表演,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其中,數十馴虎人在長春、天津、濟南、武漢等30余個大中城市扎根,或建成動物園,或建成馴虎基地,僅馴虎表演一項,年收入就在2000萬元以上,占全國馴虎市場三分之一。

    1月17日上午,帶著種種好奇,記者走進濮陽市清豐縣梅莊,探訪傳說中的“全國馴虎第一村”。

    “虎演員”月生活費三千

    出清豐縣城向東行4公里,再經一條柏油路向南2公里,外表與普通村莊無異的梅莊出現在眼前。

    “你們可來巧了,馴虎人胡敬才剛從焦作武陟巡演回來!”梅莊村黨支部書記梅正川笑著迎接記者。

    在村委會偌大的院內,兩輛二三十米長的“巨無霸”廂式汽車映入眼簾。見有人來,籠中的狗、馬、猴子等10余種動物頓時狂叫不止,還有兩只東北虎怒目圓睜,威風凜凜,讓人不敢靠近。

    “家里沒有大場地,只能臨時停在村委會院里。”已年過五旬的胡敬才說,他每年至少有11個月奔波在外,“我喜歡在路上的生活,沒有疲憊的感覺,再有10天我就又要出發了”。

    在院內胡敬才的臨時住所,記者看到,飯桌是老虎表演時用的鐵制道具,特制的鍋里正煮著動物喝的稀飯,空氣中充滿了各種動物的體味。

    “看,這是老虎的主食白條雞,一只老虎一天至少要吃10只。”在院內的白條雞儲存處,胡敬才說,一只虎每天要吃30余斤白條雞,按每斤3.2元計算,兩只老虎月生活費在6000元左右。為了防止老虎斷頓,他們一次要購進2000斤白條雞備用。即使不登臺表演,也要讓老虎吃飽,否則老虎會以“罷演” 方式抗議。

    馴虎師愛虎須“勝過女友”

    “虎通人性,馴虎人執鞭只是一種威嚴,從不打虎,即使虎犯錯,也只能在虎額頭上輕輕敲一下。只能讓老虎感覺親昵,不能傷老虎的自尊,這是馴虎人的第一步,愛老虎要勝過女朋友。”胡敬才撫摸著一只老虎的頭說。

    成熟的老虎僅有兩三歲兒童的智力,馴虎不能急于求成。胡敬才說,再好的馴虎人也需要數月的情感磨合,否則不可能和老虎建立“朋友關系”。為贏得老虎的“芳心”,馴虎人每天要和老虎在一起待六七個小時,每周要給老虎改善生活,豬肉、羊肉、牛肉等一應俱全,夏天每天中午還要給老虎“裸浴”一次,并經常為老虎梳理毛發;冬天要給老虎的籠子加蓋防凍布。

    胡敬才的手臂上有很多傷疤。“這都是老虎抓的、咬的,但不能怪它們,其實這是和老虎親近時被抓傷的,老虎并沒有敵意,只是爪子過于犀利。”胡敬才說。

    馴虎人每天早上都要親自拿肉喂老虎,但不能讓它完全吃飽。訓練時要不停地喂小塊肉,完成一個訓練動作還要獎勵吃肉,并撫摸它的額頭以示表揚。休息時,馴虎人要和老虎待在一起嬉戲。“一個節目需要半月甚至一個月才能訓練完成。”

    梅莊人所馴老虎多是繁殖率高的東北虎,這種虎兩三年生產一次,一胎可產2~4只。這使得梅莊人馴虎的數量不斷增加。多年來,梅莊虎或本村內“近親生產”,或跨省與外地東北虎配種,受遺傳基因影響,小老虎一出生便有一種與人的親近感,減少了野性,縮短了馴虎時間。

    馴虎團每年要走上百縣市

    梅莊的馴虎人幾乎都是走南闖北的能人,他們的行期和路線都是按照各省大大小小的知名集會、廟會及各類地方性節日安排的。梅莊訓練出的老虎一般都會10個左右的節目,如騎馬、鉆火圈、踏美女、走梅花樁、拉車等。談起馴成虎的“走穴”經歷,胡敬才的大兒子胡衛平感觸最多:“每到一處都要租場地、扎大棚,如運作不好,連虎食都賺不回來。”

    胡衛平中學畢業就隨父親馴虎,并協助父親創辦梅花馴虎團。10多年來,每年正月,胡衛平都要和父母及雇用人員20余人分乘兩輛40噸的道具專車從清豐縣出發,奔赴山東、內蒙古、山西等地,每年至少要走縣市100余個。每到一處,少則待七八天,多則待半個月,一般每天表演四五場,多時七八場。票價5元,每場觀看者有200人左右,每年表演時間至少100天,年總收入有七八十萬元。但是,除去運輸費、油費、租場費、餐費、員工工資等10余項開支,年純利潤僅有七八萬元。

    “辛苦不怕,重要的是讓人們感受到了人與虎的和諧統一,使虎的魅力得到觀眾認可。”胡衛平說。

    馴虎人一返鄉,全村人沒動物多

    “梅莊馴虎人僅馴虎表演一項,年收入就在2000萬元以上,占全國馴虎市場三分之一。”梅正川介紹,馴虎人雖然辛苦,但個個靠自己的勞動掙錢,也是一門發家致富的手藝。目前,全村馴虎馴獅表演團體有24個,本村和聘請的馴獸員達400多人,馴養的猛獸多達2000多頭(只)。馴虎表演在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馴虎人均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梅正川開玩笑說:“這些馴虎人一返鄉,全村群眾一沒動物多,二沒動物吃得好。”

    不靠山,不傍水,梅莊緣何會成為全國業界知名的“馴虎村”?

    梅正川說,梅莊人馴虎已有近百年歷史。清朝末,有梅莊人開始以街頭現場馴獸表演為生,時間久了仿效者增多,平庸的表演已難以維持生計,一些人開始引入東北虎表演,贏得了市場,并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馴虎方法。

    據村里老人介紹,在梅莊馴虎史上,最知名的當數胡敬才兄弟的父親胡藏言和另一村民梅海聚等人的馴虎團。上世紀,他們帶領各自的馴虎隊伍在各地闖蕩。五六十年代,為響應國家號召,在外的數十個梅莊“馴虎大篷車”被駐扎地“招安”。安陽動物園、東北阜新動物園、貴州市動物園等10余個動物園均以梅莊人為班底始創。目前,這些梅莊人的后代仍從事馴虎和動物管理工作的,將近200人。

   胡敬才在家中排行老二,老大胡敬法趕著牛拉的“馴虎大篷車”在全國各地表演達30年之久,10年前投資百萬元建成濮陽動物園,園中老虎多達8只,已成為河南知名的東北虎繁殖基地。老三胡敬禮也在邯鄲、天津建成兩個動物園。老四胡敬習目前在山西長治建成一座市級動物園。

    改革開放后,梅莊新一代馴虎人脫穎而出,梅留青是最為典型的人物。他在吉林長春扎根,建成市場運作的新型動物園,專門從事馴虎表演。10多年來,梅留青在國內外馴獸馬戲大賽中屢獲大獎。村民張留申、郝愛民夫婦在鶴壁市楓嶺公園建成一處動物園,擁有的6只老虎個個都有“知名度”,其中19歲的老虎“芳芳”12年前參加過《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拍攝。

    最怕表演時被莫名罰款

    在胡敬才臨時搭建的馴虎場上,七八歲大的東北虎“羅喜”和三四歲的“帕特”均處于“少女時代”,從未生育。“羅喜已到了生育年齡,但因工作需要,一直未找如意郎君。”胡衛平笑著說。

    經過10分鐘的準備,“羅喜”在馴虎人的引導下,挺身一躍,順利騎到了一匹個頭不高的馬背上,馬圍著場地悠然“散步”。之后,“帕特”也表演了滑滑梯,動作甚為嫻熟。隔著手指粗的鐵柵欄,記者趁機與“帕特”進行了零距離接觸,它對記者的舉動沒有表現出任何敵意。

    “馴虎不怕,怕的是外出表演時被莫名罰款!”胡衛平說,自己按國家要求辦理了野生動物馴養證、工商營業執照、文化演出許可證和省級林業部門發放的野生動物運輸許可證,但野生動物運輸許可證只能精確到省份,無法隨表演所到縣市而變化,因此他們經常被國內各地的林業部門以“只能途經,不能落地表演”為由罰款。去年冬天,馴虎團在石家莊一集會表演時,還未安營扎寨,林業部門就找來一次性罰款3萬元,他們不得不含淚離開。

    “這是一種亂罰款行為,對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可向當地有關部門投訴。此事不是一個省或一個市地所能解決的,需要國家林業部門統一規范。”濮陽市林業局局長張百昂說。

    馴虎人富了,村里還沒脫貧

    梅莊馴虎全國聞名,但在梅莊村,記者絲毫未感覺到這項“傳統產業”帶來的輻射效應。村里沒有一條關于馴虎的標語和牌子,沒有一處可供馴虎的固定場地,當地也沒有與此相關的激勵政策。此外,通往村里的柏油道路僅有2米多寬,且破爛不堪,馴虎人返鄉時,大型車輛在道路上如履薄冰,正常5分鐘走的距離至少要走1個多小時。

    “鄉里財政貧困,無力解決這些困難。”面對記者,清豐縣紙房鄉政府一負責人語帶無奈。這些年,“馴虎村”雖然名聲在外,但外出馴虎人致富了,梅莊村卻一直忙于脫貧,留在村里的基本靠傳統農業吃飯。

    “梅莊馴虎、馴獸是清豐縣的驕傲,更是一種珍貴的文化資源,將其發揚光大才能澤福后人,清豐縣準備促使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清豐縣縣長郭巖松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席話令人很受鼓舞。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2011-10-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