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報訊(記者 高亮 王世峰 趙珺) 登封作為我省八大文化改革試驗區之一,其名揚四海的少林功夫無疑是重頭戲。登封擁有62所武校,常年在校生超過5萬人,而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少林功夫表演則不計其數。
“世界功夫之都”,這是登封對自己的定位。可以預見,“功夫”作為文化改革的試驗突破了,將帶來登封經濟上的繁榮,而武術產業的發展,也將帶動登封人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少林功夫吸引了眾多老外
看上去,12歲的韓國少年梁亨準沒什么特別的,和同學們一起講普通話、練少林拳,有時也會和同學們鬧別扭、打架。只有在說話時,不時冒出的李小龍式的“kung fu”(功夫)和韓國式的彎腰鞠躬才隱約證明他是個地道的韓國人。
去年8月,從來不知道“kung fu”為何物的梁亨準來到登封,在少林寺武僧文武學校練習少林拳法。“在韓國的時候,我在練跆拳道,但后來不想練了,爸爸就建議我來少林寺學中國功夫。” 說起來登封習武的原因,梁亨準認為是受爸爸的影響。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現在的梁亨準已經練會了十余種少林拳法。
實際上,在登封的武校中,像梁亨準一樣的外國人并不在少數,就連普京的女兒也慕名前來體驗功夫的玄妙。據了解,目前每年來登封觀光旅游、學術考察、學武深造的境外人員有兩萬余人次,登封也因此成為鄭州市外國人最集中的地方。
1982年隨著電影《少林寺》的熱播,少林功夫在全國范圍內有了第一次大熱。伴隨著改革開放,少林武術有了進一步走向世界的機會。以登封最大的武術學校少林塔溝教育集團為例,該校成立至今已經到過6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流武術。而目前登封市的62所武術學校都是少林武術的傳播“大使”,在一次又一次的對外交流中,宣傳少林武術。
被改變的登封人的生活
當少林功夫以強大的號召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時,生活在少林寺周圍的人也因此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釋永帝是少林寺武僧文武學校的校長,曾經是少林寺辦公室主任,算起來是少林寺現任方丈釋永信的師弟。1984年,釋永帝來到少林寺習武,平時的鉆研加上努力,釋永帝在武術方面的才能很快展現出來。“那時候,就有很多朋友和親戚的孩子希望跟著我練武。”于是,釋永帝當上了十幾個徒弟的師傅。
但釋永帝沒有想到的是,徒弟越來越多,在短短的時間內徒弟增加到四五十個。“一開始我并沒有想到辦學校。規模越來越大,加上當時登封市政府頒布了一項政策,支持武校的開辦,登封市體育局主動給我頒發了辦學證明。”回憶起當初創辦少林寺武僧文武學校,釋永帝認為是“無心插柳”。現在,他的少林寺武僧文武學校在校學員已經超過3000人,規模在登封市武校中居前三位。
目前,釋永帝已經徹底離開少林寺,完成了從僧人到企業家的身份轉變。他經常以武術大師或者企業家的身份往返于世界各地。實際上,像釋永帝一樣,因為環境的變化發生改變的僧人有很多。“現在登封很多武校都邀請他們當武術指導,給他們發工資。”當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改變的除了僧人群體,還有一個最大的群體,那就是出租車司機。在登封當了五年的哥的劉師傅,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打的的外國人。長時間與外國人接觸,一些簡單外語交流已經難不倒他。劉師傅表示,現在登封的出租車司機多少都懂一點外語:“不然怎么和外國客人交流?”
受影響的還有一些山區的窮孩子,他們因來少林寺周圍的武校習武而有了出國的機會,這是他們的父輩想都不敢想的。
登封武校推股權融資
一份由登封市體育局整理的《登封市少林武術管理和發展情況匯報》(下稱“情況匯報”),于今年3月被層層上報。在這份情況匯報中,登封市體育局頗為自信:1991年以來,登封市依靠武術搭臺的招商引資項目有200多個,貿易總成交額上千億元,而登封市本地的62所武術學校,投資額高達8億元。
登封因武術產業而交上的答卷頗引人注目。但記者發現,登封龐大的武校群體幾乎清一色是民間資本投資的。登封市體育局武術科科長王炎奇表示:“目前登封市的62所武術學校中,除了登封市體育局辦的體校外,全部由民間資金參與建設。”
據悉,登封民間資本活躍于武術這個產業可以上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5年左右,登封的一些老拳師從師傅帶徒弟的簡單模式慢慢起步,1995年,登封的武校已經發展到三四十所。”據釋永帝回憶,登封的武校能夠持續獲得資金,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因少林功夫而出名的徒弟們的捐贈和支持。在這股頗具江湖義氣的資金幫助下,登封的一些武校慢慢完成了原始積累。
但長期依靠自身積累而發展起來的登封武校群體,在新一輪的發展中面臨不少困境。“由于學校不能作為貸款抵押物,登封市武校普遍面臨信貸資金困難的問題。”王炎奇說。
據了解,由于資金的困擾,加上武術學校和公辦學校之間的差異,武術學校老師、教練“跳槽”時有發生,人才流失嚴重。
迫于資金困擾,登封部分武校已經開始嘗試股權融資。釋永帝說,春節前后,來自印尼的考察團來到少林寺武僧文武學校,準備以兩億元資金注資,與少林寺武僧文武學校合作辦學。
在當地部分人士看來,以股權融資的形式獲取發展資金,登封武術學校將更加市場化,也將更具競爭力。
登封“功夫之都”夢想
4月29日,登封市市長鄭福林召集少林塔溝教育集團、鵝坡教育集團等登封主要武術學校的負責人進行座談。座談主題是“加快武術產業發展,壯大功夫之都”。據悉,這是近期登封市規格最高的武術產業會議。(
事實上,就打造“功夫之都”這一主題,登封市一直不遺余力。1992年,登封被評為“中國武術之鄉”;2001年,登封市規劃建設可容納5萬人的“少林武術城”;2006年,登封出臺《登封市武術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登封市在校學員將達10萬人(國內學員8萬,國外學員兩萬),全國少林武術會員達到100萬人。
另外,登封市還確定了三大“中心”的戰略,即少林武術研習中心、少林武術文化研究中心、少林武術產品研發中心。
在登封市高歌猛進地打造“功夫之都”時,經濟的繁榮也可以預見。來自登封的一組數據統計:以目前登封市武術學校常年在校的5萬多名學員,他們的吃住行消費每人每年按6000元計算,另外,親朋好友來登封看望和旅游,按照1000元計算,僅此就可以帶來3.5億元的資金。
另外,“功夫之都”的打造也帶來登封招商的突破。4月8日,登封市與國內旅游產業“一哥”——港中旅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港中旅集團將在登封市西城區投資建設嵩山文化產業園一期項目——少林禪武文化產業園,建設內容包括港中旅中國中部旅游基地、國際商場、影視基地、旅游產品開發、酒店、別墅等。
左手“功夫”,右手經濟。登封“世界功夫之都”的道路或將形成良性循環,而“世界功夫之都”的成形也將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原標題:武術產業化發展 登封擬打造“世界功夫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