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大禹治水來到了崇山(即太室山),因?yàn)樗谕可?今河南嵩縣西南伊水之北)時,當(dāng)?shù)刈詈玫墓媚锿可綃杉藿o了他,涂山嬌的妹妹涂山姚不愿離開姐姐,就隨同姐姐來到了崇地。后為禹開鑿軒轅關(guān)治水,涂山嬌發(fā)現(xiàn)大禹變作黑熊,一氣之下化成了石頭(啟母石)。
大禹從石中喚出了兒子啟,抱著啟去找涂山姚。涂山姚見大禹為民治水,受人尊重,便決定代姐育嬰嫁給大禹。
大禹在嵩山下把家安排好后,就安心地去開鑿龍門口,鑿開龍門又到三門峽去疏通黃河。三門峽在陜縣東北四十里。很早以前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湖、水沒出口,禍害百姓。大禹在這里用大斧在山上劈開了三個豁口,狀若三門,即鬼門、神門、人門,湖水分成三股,順著三道門流走了。但湖水落下后,卻激怒了在此棲身的黃龍。黃龍與大禹作對,在此翻江倒海,或上岸傷害人畜。大禹擲出通天寶劍,劍柄變成一頭雄獅,劍身化作通天石柱,在鬼門河下面堵住了黃龍的去路。黃龍被降服后,大禹封它為“巡河大王”,監(jiān)督黃河水怪。大禹的寶劍也化作了通天柱--砥柱峰。大禹治水“山陵應(yīng)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他從三門峽由西向東逐漸疏導(dǎo)了黃河,使黃河之水往東海流去,并留下了許多治水的遺跡。
大禹治理黃河水后,便回到崇高山與涂山姚和兒子啟相聚,歇息數(shù)日。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三門峽被制服后封為巡河大王的黃龍卻出爾反爾。大禹回家不久,這個巡河大王就在水妖們的擁戴下忘乎所以。聲稱要報(bào)一箭之仇,要?dú)⒋笥恚么笏疀_毀大禹的老家。
這一日,大禹登上崇高山,正在觀望自己治理天下之水是否如愿。就在這時,忽聽山北一聲巨響,頓時狂風(fēng)大作,烏云密布,大禹定睛一看,但見山北黃河早已決口,滔滔洪水自天而來。眼見崇高山將被大水吞沒,大禹看到跑在最前的正是黃龍。大禹一時心急,便伸出左手向北推去,他豎起的五個手指,變成五個山頭,擋住了黃龍的去路。大禹騰空駕云,手舉神鞭、要打死黃龍。黃龍見大禹來勢勇猛,便驚慌而逃,大禹緊追不舍,直至追到孟縣,大禹大喝一聲:“好你條野水。”揮鞭朝黃河打去。當(dāng)即就把黃河水打壓下去了。黃龍?jiān)俅伪淮笥斫捣坏貌还怨曰厝T峽去。當(dāng)時大禹伸出的五指便化為大山,即現(xiàn)在登封唐莊鄉(xiāng)境內(nèi)的“五指嶺”。如今在五指嶺山南有一巨石很像一只五指分明的手。如今在孟縣黃河北岸的“野水鎮(zhèn)”也由此而得名。
崇高山位居天中,大禹的家也在崇高山下,大禹治水,降妖捉怪,破山通河,但也難免有水妖作怪。大禹放心不下就經(jīng)常站在距他家不遠(yuǎn)的虎頭峰上向四面八方巡視水情,尤其擔(dān)心崇高山北的伊河和黃河之水是否注入大海。時間久了,他的身影化為石頭(大禹鎮(zhèn)海石),永遠(yuǎn)站立山頭。使水龍、水妖們見到“大禹”聞風(fēng)喪膽,鎮(zhèn)住了天下之惡水。由于大禹站在崇高山,令行雨的龍們也懼怕三分。至今嵩山一帶還有著“十年九年旱,十河九斷流”缺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