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要記得事情很多,獵物的種類也很雜。繩子上挽滿了大圪垯、小圪垯、大圈兒、小圈兒,亂了套。再加上,那時候老鼠多。繩子一被咬爛,就成了一筆糊涂賬。很叫人頭疼。
伏羲老祖在神都山下得了河圖、洛書,在洛口八卦臺上畫了八卦以后,就動起腦筋,開始為人類創造記事符號了。他抬頭望望天,看見太陽是圓的,月亮也是圓的,就先畫圓圈兒記數。畫著畫著,覺得畫圓圈太麻煩了,就改成畫點。點用了一陣子,也不方便。因為點太小了,容易模糊,就改成了線。一字劃一道,二字劃二道……就這樣,一、二、三、……數字就造出來了。可是,十個數得畫十道,一百個數得畫一百道,也實在太麻煩了。
伏羲老祖又思忖了。他望著自己的手,一只手上有五個指頭,四指并攏是一條線,拇指叉開就形成了八,簡便多了。從此,伏羲老祖就在手指的變動上下功夫。
伸出一個指頭為一,兩個指頭為二,三個指頭為三,四個指頭為四,五指全伸出為五,大拇指和小指伸直,中間三個指頭彎曲為六,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相掐為七,大拇指和食指叉開為八,食指勾起來為九。至今買賣牲口經紀人使用的摸手示數,還是沿用伏羲老祖發明的這種手指記數法。
伏羲老祖為了把數字記下來,又在手指變動的基礎上,畫成了符號。
這一下,記數就方便多了。建國前、建國初,鞏縣煤窯上的記數,就是用的這種“煤碼子。”至今在少數農村老年人中間,還使用著伏羲老祖發明的這種記數符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