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橋廟會的傳說
2013/8/16 16:16:2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叫李其昂。途中遇上強盜,身上銀兩被洗劫一空。他沿路乞討,來到中牟縣城遇到一位紅臉大漢。書生向大漢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大漢贈他三百銅錢作盤纏。二人交談時,書生發現大漢雖武人打扮,卻學識淵博,談吐風雅,論述精辟。聽后只覺茅塞頓開,學業大進,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慨。臨別,書生再三拜問大漢名姓和住址。大漢說:“我姓關,家住官渡橋村。”
書生拜別大漢,日夜兼程,趕到京都。科考文章深受紅臉大漢言談的啟發,三科下來高中進士。更巧的是經吏部選出任中牟縣令。書生想,正是報答恩公的好機會。書生到任不久,就乘一頂小轎,帶上禮物銀兩,到官渡橋村拜謝紅臉大漢。不料,訪遍村里村外竟沒有這個人。縣令不悅,斥責鄉人說:“大漢是我的恩公,親口對我說他姓關住官渡橋村,至今我記得清清楚楚,怎么會沒這個人呢?”。鄉人無奈地說:“要說姓關,只有村里關帝廟里關老爺了。”縣令恍然大悟,若非關圣,一般村人怎會有那么高深的學問?忙隨鄉人乘轎進了關帝廟。來到正堂,舉目觀看,神臺上一位滿面紅光、威嚴慈祥的塑像,越看越像自己要尋找的恩公。低頭見香爐內還有自己曾用過的三百銅錢。縣令忙跪倒在地,高呼:“恩公在上,學生謝恩來了。”接著行了三拜九叩大禮。
縣令謝完恩公,讓人打轎回衙。誰知官轎抬到廟門口,橫豎就是抬不出去。縣令心想,進廟時轎能抬進來,出廟時轎竟抬不出去,難道恩公有事要我辦嗎?縣令掀開轎簾兒,抬頭看見神像兩眼瞪著自己,似有話講。他再次下轎,在廟里細細查看一遍,只見廟宇已經破舊,神像身上金粉已經脫落,而且廟宇建在村里,人畜來往不斷,十分嘈雜。縣令再次跪倒在神像前施禮,并許愿將廟宇遷到村外,重塑金身。轎夫再次抬起小轎,轎順順當當地出了廟門。
回到縣衙,縣令便撥出銀兩,動用民工,在官渡橋村東大興土木,建起了一座飛檐高舉、斗拱交錯、金碧輝煌的關帝廟。慶賀新廟落成那天是農歷九月初九,十里八鄉的人們都前往瞻仰,人山人海。打那以后,九月九日便成了官渡橋廟會,并一直延續至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