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去過登封中岳廟的游人,都會被大殿中兩尊高達6米、姿態雄偉、氣宇軒昂的鎮殿將軍像所吸引。這兩尊彩繪泥塑采用的是中原民間傳統工藝精雕細琢,在全國也屬罕見的精美之作。而這精美之作,便出自中原彩繪世家——朱氏家族之手。
4月8日下午,當記者走進彩繪世家朱長存的房間,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幅精美的古建筑彩繪設計圖片,斗拱、房梁、門柱、花窗等各類古建筑,在纏枝花卉、麒麟送子、雙龍戲珠等各色圖案的裝飾下,顯得金碧輝煌,熠熠生輝。
朱氏家族的彩繪技藝,在河南古建筑保護維修界人人皆知。從清末至今,朱家五代人都從事彩繪技藝。近年來,經朱家彩繪人才之手修補、裝飾過的名勝古跡,都是大名鼎鼎的,除了中岳廟大殿塑像外,還有鄭州城隍廟、湯陰岳飛廟、淮陽太昊陵、少林寺十方禪院、白馬寺天王殿、南陽府衙等,每一處都是雕梁畫棟,巧奪天工。
油漆彩畫最初是用于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的防腐防蟲,實用性很強。后來漸漸演變為繪畫繪彩,發展成獨具特色的建筑裝飾藝術。朱長存的母親陳學蘭老師告訴記者:朱家的彩繪一般都會根據建筑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來設計圖樣,比如正殿一般用龍、鳳等圖案,住宅一般用麒麟送子、壽桃等吉祥如意的圖案,關公廟就會畫上一些大刀等,而顏色一般也只用紅、綠、藍、黃、金等五色。
朱氏彩繪流傳至今,有幾樣絕活兒。其中用于勾勒圖案邊線的瀝粉焊線工藝,外界幾乎失傳。除了故宮的專家外,只有朱家培養的彩繪師能掌握這項技藝。此外,他們在雕塑人物盔甲衣飾時所采用的“九吞十八扎”等手法,立體感強,得到了國內古建筑專家的高度評價。
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設計部主任趙剛告訴記者,彩繪自古有民間和官方兩種體系,朱氏彩繪主要體現了中原民間彩繪藝術的精華。由于當今古建筑越來越少,從事這個行業收入不高又比較辛苦,愿意學習這門技藝的人也越來越少,能夠獨立設計彩繪樣本的高級彩繪師更是鳳毛麟角。
希望更多的人能關心這些瀕于失傳的傳統技藝,讓朱氏彩繪這朵“中原奇葩”散發出更加濃郁的芬芳。□本報記者 陳 茁【原標題:朱氏彩繪雕梁畫棟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