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鄭州美食 >> 美食與品牌 >> 瀏覽鄭州

商界深思 鄭州“老三記”緣何落選中華老字號

2014/6/9 11:11:07 點擊數: 【字體:


    9月30日,商務部商業改革司官方網站公布了重新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公示名單,在這份名單中,河南21家遞交申請的企業,只有4家獲得重新認定。與此同時,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獲批的分別為67家、52家、36家、35家、30家,占總量的50.7%。一些媒體據此認為,河南這個文化大省丟掉了曾經的“中華老字號”金字招牌。此名單一公示也在中原大地上引發強烈反響,有人不滿,有人質疑,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河南在第一批“老字號”重新認定中落敗?在下一輪的認定中河南“老字號”需要做哪些工作?河南的“中華老字號”又該如何重整旗鼓?

商界深思 鄭州“老三記”緣何落選中華老字號

昨日,幾名市民在鄭州的一家老店“老蔡記”門前走過
 

    在商務部組織的最新一輪中華老字號評選中,鄭州名吃“老三記”全部落榜。

    “中華老字號”大省丟了“金字招牌”?

   
9月30日,一則公示,給盛產“中華老字號”的大省帶來一場風暴。

    當天,商務部商業改革司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重新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公示名單,公示稱經商務部有關機構和專家審核,初步確定434家企業符合“中華老字號”認定要求,并向社會公示。

    在此公示名單中,從行業劃分有44家是醫藥企業;從地域劃分,有67家屬于北京企業。此外,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山東、廣東等地均成為“中華老字號”的“大戶”。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曾經擁有不少“中華老字號”的河南,在這次重新認定中只有21家企業申報,最終4家企業入圍,分別為:開封第一樓有限責任公司、洛陽市真不同飯店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商丘大有豐醬園和洛陽酒家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省商務廳有關人士證實,曾經聞名全國的“鄭州老三記”,在此次重新認定中無一上榜,“葛記燜餅”因經營等原因早早放棄申報,而“合記燴面”和“蔡記蒸餃”雖申報卻無果而歸。

    此外,河南非常有實力問鼎“中華老字號”的“道口燒雞”,因兩家企業為商標所有權“打嘴仗”,連參與競爭的資格都未能獲得;而享譽神州的“十三香”,由于王守義老人的辭世,無人積極申請;包括杜康、林河等知名品牌在內的白酒企業也無一申報。

    一些媒體發出感嘆:河南這個曾經的“中華老字號”大省丟掉了“金字招牌”;一些人發出疑問:眾多讓人為之自豪的河南“中華老字號”,難道就此落敗了?

    七道門檻絆倒了河南“中華老字號”?

   
由于全國1600多個“中華老字號”中,部分企業已在市場經濟中敗走麥城,此次重新認定,不收企業任何費用,企業獲評后還將獲得國家政策補貼,商務部力爭用3年時間認定1000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華老字號”,并重點培育一批“中華老字號”。

    按照商務部“中華老字號”認定規范(試行),只有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或企業,方有資格申報“中華老字號”。

    在此基礎上,商務部設定了“中華老字號”重新認定的七道“門檻”:擁有商標所有權或使用權;品牌創立于1956年(含)以前;傳承獨特的產品、技藝或服務;有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企業文化;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具有良好信譽,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和贊譽;國內資本及港澳臺地區資本相對控股,經營狀況良好,且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際上,河南的中華老字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有了8家。”河南商業行業協會會長張慧玉稱,1991年,當時的國內貿易部曾進行過“中華老字號”的評選,所需條件與現在相差無幾,當時河南共有7家入選,分別是:開封第一樓、洛陽真不同、開封京古齋字畫、鄭州眼鏡公司、新鄉牛忠喜燒餅、新鄉羅鍋肉、商丘大有豐醬園。此后,國內貿易部又為河南補發一個“中華老字號”:鄭州精華眼鏡。

    對比15年前河南的“中華老字號”,張慧玉稱,8家中只有3家續寫了輝煌:即開封第一樓、洛陽真不同和商丘大有豐,“洛陽酒家”則屬于“黑馬”。

    實際上,河南的“中華老字號”遠不止這些,張慧玉介紹說,前一段時間,河南商業行業協會曾對河南的“中華老字號”進行了調查,并出版了《河南中華老字號》一書,在書中搜編的中華老字號就有43個。對比河南此次只有4家上榜的結局顯然無法讓人滿意。

    河南申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我們出版的《河南中華老字號》第一集就收錄了43家老字號企業,但這還不夠詳細,有些企業由于自身重視不夠沒有被收錄進去,比如王守義十三香,王守義去世后我們找到他們在鄭州的經銷商,但對方不是太重視,因為沒有詳細的資料就沒收進去。”張慧玉告訴記者,河南有這么多老店,但最終只有4家入選讓她感到“震驚”。

    張慧玉說,2006年商務部提出重新認定中華老字號,河南也據此要求各地申報,河南商業行業協會協同申報,但張慧玉最后從商務廳獲得消息,商務廳向商務部只上報了21家企業,而且這21家企業中的很多都不被眾人熟知。

    “我看到這21家名單后提了三點意見,第一,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的8家企業現在都在健康發展,省里都應該向商務部上報。第二,上報的21家質量不高,撿了芝麻,卻把西瓜給丟了。譬如說,上報的21家企業中,一個胡辣湯就報了河南京遙食品有限公司的胡辣湯調料‘京遙’和‘逍遙鎮’品牌、西華縣逍遙鎮文學系列調味品廠的丁家胡辣湯‘沙潁’品牌、舞陽縣隆源齋閃家胡辣湯3家,馬豫興的老字號也報了鄭州、開封兩家,同樣的東西你報好幾家,商務部怎么會都批給你呢?第三,一些知名品牌沒有報,比如杜康、林河等白酒企業,十三香調料等都沒上報。”張慧玉說,沒有上報,就等于主動放棄了機會,而諸如河南省鹿邑縣天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麻片“觀堂”品牌、新鄉市飲食服務總公司理發總店環城美發廳的“環城”品牌等知名度不高的企業卻積極申報。

    張慧玉告訴記者,向商務部申報的應該是全國獨一無二、有全國知名度的企業,而商務廳上報的企業不僅數量少,而且質量也不高,“商務部公示的老字號中,北京67家、上海52家、浙江36家、江蘇35家、天津30家,河南確實太少了。”

    河南“中華老字號”緣何行動遲緩?

   
既然河南有這么充足的資源,為何上報商務部的企業“數量少質量也不高”呢?

    10月9日下午,河南省商務廳商業改革發展處周遂處長表示,商務廳之所以向商務部只報了21家企業,與申報時間倉促、有些地方的宣傳力度不足以及企業的重視程度不夠有關。

    “此次申報堅持企業自愿的原則,而從開始申報到最后截止只有幾個月的時間,有些城市的宣傳力度不夠,這導致不少企業根本不了解中華老字號的意義所在。同時也由于以前的評比過多過濫,一些企業認為是有些部門為了收錢,也就放棄了申報。”周遂告訴記者,雖然在申報的后期各地加大了宣傳力度,有些企業最后也把資料報過來了,但已經錯過了商務部的截止日期。

    周遂表示,除申報企業少外,申報要求嚴格也導致上報的21家企業只公示了4家,“廳里只駁回了兩家企業的申請,其他都上報了,但商務部組織了多個專家組對申報企業審核,要求企業必須同時具備7個條件,很多企業都沒能通過。”

    對包括合記燴面、老蔡記蒸餃、精華眼鏡等知名企業不在公示名單的結果,周遂解釋說,由于要求嚴格,這些企業可能申報的材料不夠充分,而一些企業則是因為財務報表不合要求。“一些企業是老國企,在領導更換、企業改制、經營地址變遷等變化過程中,不注意文化的傳承和資料的保留,這就造成了企業雖有廣泛認知度卻無法提供資料和證據,最終未能通過審核。”

    而這也與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一致,商務部稱在967份申報材料中,符合要求的651份,占67.32%,不合格的主要由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報送材料不全,如缺少財務報表、文化傳承的證實性材料等;二是沒有注冊商標或未附商標注冊證書復印件。

    河南“中華老字號”路在何方?

   
在震驚之余,張慧玉對目前的申報制度也頗有意見:老字號是全社會的財富,老字號企業多具有鮮明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其申報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而不應該局限在某個行業、某個部門,這樣才能把老字號企業調動起來,使老字號得到傳承。

    對目前河南只有4家企業在公示之列,張慧玉表示遺憾,同時反復對記者重復“還有機會”,現在還在公示期,社會和相關部門以及企業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爭取,河南的“老字號”絕不是這4家。

    而周遂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此次商務部準備在3年時間內評選出1000家老字號企業,我們將要加大宣傳力度,第一批沒報成的企業要挖掘歷史資料補充申報材料,爭取在第二批、第三批順利申報。”

    而面對河南老字號企業的發展現狀,河南商業行業協會和河南省財貿金融工會也專門向省政府作了《關于促進河南中華老字號企業發展有關扶持政策的請示》,要求政府加大扶持老字號企業。

    請示中提出,河南中華老字號企業和全國情況大體相同,70%經營平淡,20%經營不景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產生和消亡是很正常的,但作為老字號企業,其命運的興衰則不單單是一個企業的問題,因為每個老字號都是中華民族物質和精神遺產的重要載體。

    “北京、福建等地對當地老字號企業都制定有一定的優惠政策,因此我們也建議省財政建立扶持老字號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稅務部門對有發展前景、目前經營困難的老字號企業適當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城市規劃盡量考慮老字號原址原貌的保護,引導和支持老字號企業進行商標注冊,保護商標不受侵害,同時老字號企業也要順應市場,不斷創新發展。”張慧玉表示,保護發展老字號企業,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問題,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作者:宋振科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鄭州晚報(2006-10-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