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鄭州

儒雅淡泊 書藝風流 ——訪書法名家孫永茂

2012/6/7 14:31:25 點擊數: 【字體:


    孫永茂,1951年7月生,河南鞏義人,自號石城山人、峽石道人。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曾從事美術教學、國畫、油畫、版畫、音樂等創作。1985年后注重對書法藝術的研究,堅持從古人到今人的學習道路,對唐、宋、明、清多家都有涉獵,尤以明人張瑞圖、黃道周、徐渭、王鐸研究較多。喜愛行書、草書,追求灑脫自然、流暢率意的藝術風格。作品先后入展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四屆書壇新人新作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蘭亭獎、美術金彩獎作品展。在“少林杯”中國書畫赴澳展、“黃河魂”、“旅游杯”等多項全國書法展賽中獲獎,并被多家紀念館、書畫院、碑林等收藏或刊石。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全國第七屆文代會代表、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鞏義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供職于河南省鞏義市教師進修學校高級美術師、黨支部書記。

儒雅淡泊 書藝風流 ——訪書法名家孫永茂

    初識孫永茂先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其實早聞先生大名,卻一直無緣得見,深感遺憾。后來在一次宴會上,有幸相遇,于是互換了名片,約好在不久后登門拜訪,但由于瑣事纏身,一拖就是一年。

    在孫先生的家中,一切顯得井井有條。唯獨他的書房令人不敢恭維,凌亂不堪,但細細看來,卻是他臨帖墨跡及不滿意后丟棄的作品紙張。足足幾箱子的廢紙讓人在感受孫永茂先生的勤奮的同時也深深敬佩他一絲不茍的精神:這是一個因著自己的理想,苦苦堅守在寂寞的書法藝術道路上的人啊!

    先生是幸運的,在他的從藝之路上鋪滿了鮮花與榮譽。他的書法作品先后入展”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四屆書壇新人新作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蘭亭獎,美術金彩獎作品展”。在“少林杯”,“中國書畫赴澳展”、“黃河魂”、“旅游杯”“草原情”,“全國優秀師生書法展”,“商鼎杯”,“中華魂”,“水滸杯”,“世界和平書畫展”,“清江杯”等多項全國書法展賽中獲獎,并被多家紀念館、書畫院、碑林等收藏或刊石。然而,孫永茂先生卻說:書法是永遠學不好的!這正是他幾十年來對書法的深切感悟,在他看來,書法的學習,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感悟,五十歲有五十歲感悟,八十歲有八十歲的感悟,到二百歲又有二百歲的感悟,人生有限,豈能學好,好壞只是相對的,往里面鉆的越深,越能發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藝無止境,用在書法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孫永茂先生認為,書法靠刻意創作是不行的。他解釋說,對古人來說,書法是一種自然情趣的的外現,是個人學識,修養、性格、愛好,審美標準等內在因素的自然流露。且一件好的書法作品的產生有很大的偶然性,它與心情,天氣,書寫材料等都有密切關系,早在唐代孫過庭的“書譜”中就有關于書法藝術五乖五合的論述,一個人,乃至一個時期好的書法作品是很少的,并不是一個知名作者隨手一揮都是好作品,一個時期只要拿起毛筆寫字都是書法家。好的書法作品要耐看,不但經得起現在人看,還要經得起后人看,就如一杯好茶一樣,越品越香。古人法貼,就是經過幾百,幾千年的檢驗才流轉下來的,置于案頭,天天翻看,卻從來沒有厭煩過。而那些刻意創作甚至模仿下來的作品,技術含量是很低的。什么是精品,什么是下品,這需要讓時間來說話。常言道;評價歷史要五百年后言自公,評價書法也應如此。

    先生身為一市之書協主席,傳授書道,策劃展覽,不遺余力。為了鞏義市書法文化的繁榮發展,在鞏義書協成立書法沙龍,聚書法有志青年于一起,每月集合一次,觀摩并點評作品,皆直言不諱。歷時數年,幾青年從初入門徑,到獨立創作,成為中國書協會員,孫永茂先生都付出大量心血。2001年孫永茂以河南唯一縣市級代表身份出席全國第七屆文代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表彰。
儒雅淡泊 書藝風流 ——訪書法名家孫永茂
       
    孫先生身上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儒雅氣質,是歲月的沉淀,更是個人修養的積累。從河南大學美術系畢業,孫永茂先生曾從事美術教學、國畫、油畫、版畫、音樂等創作,并在縣鄉基層學校做了二十多年的管理工作。教學工作之余注重對書法藝術的研究,堅持從古人到今人的學習道路,對唐、宋、明、清多家都有涉獵,尤以明人張瑞圖、黃道周、徐渭、王鐸研究較多。喜愛行書、草書,追求灑脫自然、流暢率意,結體多變、用筆精妙、流暢自然,堅持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在多方面的造詣和素養,使他的書法作品具有一種蘊藉瀟灑的“書卷氣”。小楷清秀典雅,筋骨內涵,結體瘦勁;行書則流暢婉勁、風骨遒美,下筆若行云流水,參差自然;狂草則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縱橫跌宕,氣勢雄渾,極富感染力。

    臨百家之貼,成一家之長。孫永茂先生說:書家的一生,就像蝴蝶的一生。初開始,就如一個毛毛蟲,它要不停的吃桑葉、樹葉,這就如書法家初學事情要不停的臨摹諸帖,汲取營養。直至等到成熟時期,要吐絲結繭,吃葉越多,結繭越厚。然后進入化蛹階段,也就是一個“悟”的階段,悟透了,你就能破繭而出,化成美麗的蝴蝶。悟不透,便只能作繭自縛,終生無法再進一步。

    先生為自己的書房取名無多齋,初見此名,筆者很是不解,問之,先生笑而不答。直到在書房發現一方端硯,背面先生自刻銘文,才解了心中疑惑。銘文如下:無多齋銘——無損人利己之心、無媚勢趨強之態、無榮華富貴之欲,多讀善書為之愿、多交善友為之榮、多做善事為之樂。我想,此三無三多,卻是先生一生做人做事之準則。正如先生所說,藝術家一定要“德藝雙馨”,藝術與做人是相輔相成的!【原標題:儒雅淡泊 書藝風流 ——訪書法名家孫永茂】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書畫藝術網 作者:周亮 李海洋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