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皇陵鮮有人知
秦陵、唐乾陵、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提起這些皇家陵園,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除了七帝八陵,無數的后妃和宗室親王、王孫以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名勛名將,都埋葬在這里,共有陵墓近千座,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堪稱露天藝術博物館,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藝術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研究宋陵的老專家孫憲周在永定陵的土堆邊很是傷感:這些陵墓占地約3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皇陵,卻鮮有人知。
這座皇陵除了陵丘和石刻雕像外,所能見到的就是荒草。和永定陵一樣,北宋的其他皇帝陵,都在距此不遠的地方,除永昭陵恢復原貌外,其他帝陵均在荒山野嶺中經受著風雨的蠶食。
鞏義市文管所原所長趙玉安說,這和金兵的大肆毀壞有關:公元1127年北宋亡國后,金兵進駐宋陵,為掠奪也為報復,他們對宋皇陵進行了毀滅性的盜掘。一時間狼煙四起,掘墓開棺,慘絕人寰。陵區內瞬間尸骨遍地,煙火彌漫,一片狼藉。
偏居臨安的南宋皇室聽到祖墳被劫掠的消息,悲痛萬分。宋高宗趙構命令河南鎮撫使翟興父子及岳飛等大將軍帶兵趕往鞏義迎戰金軍。"金軍被驅趕出宋陵,南宋皇室派人修葺陵寢。但是宋軍一撤,金兵又來,并進行更大的報復。"趙玉安說,后來,三京淮北宣諭使方庭碩奉旨到鞏縣謁陵,看到永泰陵哲宗的尸骨竟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只能脫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起來。南宋高宗聽說后憤懣至極,不覺凄然淚下,但又無可奈何。"后來,金人扶持的傀儡偽齊政權,又對宋陵進行大肆盜掘,燒毀所有地面建筑(神墻、神門),北宋皇陵從此就慘不忍睹。
建筑理念全世界唯一
宋陵在帝陵營造方式和方法上,開創了許多先例,體現出了鮮明的文化特征。
一是風水理念反常奇特。它依"五音利姓說"、"地形堪輿"和"山水風脈"選址,地勢呈南高北低,置陵臺于地勢最低處,一反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做法,被古建筑專家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二是皇陵建制獨具特征。宋陵開創了集中設置陵區的先河,墓葬規制反映了人間禮儀,體現了尊卑有序、等級森嚴的皇家秩序,形成了理論嚴謹、獨具特征的皇家喪葬文化。
三是石刻藝術美輪美奐。堪稱宋陵石刻藝術的露天博物館,是歷代陵墓中的至寶。
四是墓志墓碑內涵深刻。宋陵已發現和出土的有親王、公主和其他宗室子孫的墓志100余方,這些墓志碑刻蘊含了大量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欣賞和科學價值。
宋陵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北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以及文化藝術、建筑風格、民俗風情等,是一本宋代歷史文化教科書。
大遺址呼喚重生
"與秦陵、乾陵、十三陵、東陵、西陵等被陜西、北京、河北打造得無人不曉相比,中國最大的皇陵園區北宋皇陵卻知名度很小,河南要把北宋皇陵打造成旅游立省的文化支點!"由省委政策研究室呈送的《把北宋皇陵打造成旅游立省的文化支點》一文放到了省委書記徐光春的案頭。
5月4日,省委書記徐光春對此作出重要批示。6月17日,在河南省文物工作座談會上,徐光春又重點講到宋陵大遺址保護工作,要求積極創造條件,對宋陵進行研究、開發和利用。前不久,徐光春再次批示:"要搞好宋陵保護開發工作,打響中原文化這張名牌。"
鞏義隨即舉行了宋陵保護開發研討會,按照'以旅游立省的文化支點'的要求,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對北宋皇陵進行保護,積極準備申遺各項工作,推動宋陵國家遺址公園早日掛牌。鞏義市文物保護管理局局長趙新海如是說。
"在高規格規劃的同時,提高北宋皇陵的知名度尤為重要!"鞏義市副市長譚得勝說。鞏義市專門成立了北宋皇陵管理處,專門負責宋陵的保護和管理。譚得勝介紹,針對宋陵各個陵墓因被盜、挖掘、坍塌等原因造成的毀損,他們正對本體進行搶救性修復和加固,做好本體的防水、綠化、圍護、安防等設施建設,并開始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
據宋陵管理處主任劉西安介紹,宋陵已經建立起了環環相扣的保護體系。宋陵有一支專業保護員隊伍,近年來,由國家文物局投資550萬元,實施了全國規模最大的田野文物保護技防工程--宋陵安全技術防范工程,是集地下拾音報警、視頻紅外監控和巡更系統為一體的復合型高科技現代化防護工程。
啟動"四壇"計劃,打造中原文化名片
鞏義市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對宋陵的研究和宣傳力度。舉辦一個"論壇",以北宋皇陵專題研討為主要內容的宋文化系列研討會,廣泛邀請海內外宋文化研究專家參加。啟動一個"講壇",借鑒《百家講壇》成功經驗,邀請一批著名史學專家,深度研究宋代歷史,適時舉辦《宋史講壇》。推出一個"書壇",加大以北宋皇陵為主題的文化藝術挖掘和創作,邀請擅長創作"帝王系列"的著名作家二月河,編寫"北宋七帝"等系列歷史小說。組織一個"祭壇",積極支持全球趙氏宗親鞏義宋陵拜祖懇親大會和"尋根"等民間活動,使"尋根經濟"成為旅游的金字招牌。"把宋陵打造成'旅游立省'的文化支點,成為中原文化的名片。"(宋慶文 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