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秀美山水 >> 鄭州地理 >> 瀏覽鄭州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嵩山的石頭會唱歌

2013/5/27 14:37:26 點擊數: 【字體:

   
    嵩山的石頭會唱歌,她把《嵩山——萬山之祖、五岳之尊》這首歌唱徹了中國,唱徹了世界。
 
    中岳嵩山東西橫亙60余公里,峻極于天,氣勢磅礴。23億年前,當世界還處于滄海橫流時,當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還沉浸在浩翰的汪洋大海深處時,嵩山便已橫空出世,巍然聳立。5.7億年前,當嵩山最后一次升出海面,雄姿矗立碧天時,喜馬拉雅山和秦嶺都還在海底沉睡。嵩山的巖齡有的已屆36億年,無愧于地球上的老壽星這一贊譽。人類幾千年文明的歷史和嵩山的生命相比簡直微不足道,而人類演化的歷史與嵩山的成長史相比也只是一粟之于滄海、一毫之于萬仞,雖然它們都同處在一個天空之下。

    在嵩山,我們可以探索華北古陸三十多億年的滄桑變化:太古宙的巖漿侵入,元古宙的地殼運動,古生代的海進海退,中生代的滑動構造,新生代的山岳冰川。險峻壯美的嵩山因巖齡古老和發(fā)育完全、出露完整、類型齊全的獨特地層構造而被冠以“天然地質博物館”、“地學百科全書”、“五世同堂的地質史記”。嵩山歷來為國內外學者所重視,中國地質科學院第五任院長、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公園專家組惟一的中國專家趙遜這樣贊美嵩山:“嵩山與美國的黃石公園、加拿大的蘇必利爾湖、俄羅斯的卡拉半島等相比,科學價值在其之上。”馬杏垣教授在向國際文化與自然遺址保護委員會推介嵩山地質遺址時說:“嵩山地區(qū)地質現(xiàn)象中最可貴的是它的重力滑動構造,這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可以說也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前寒武紀重力構造雖然在西南非也有,但不如中國嵩山精彩。從古構造觀念上講,它們是輕沉積物的變形,琳瑯滿目。”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主任伊德博士對嵩山地質景觀考察后激動萬分地說:“嵩山不僅擁有全球罕見的五世同堂地質現(xiàn)象,還融合了地球的歷史和文化,真是太奇妙了,全世界的人都期待來此參觀。”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一個個地質學家對嵩山的熟悉、熱愛和關切。
 
    嵩山是石頭與人文景觀的完美融合,其地層構造在全球有重要的地學對比意義。嵩山地區(qū)發(fā)育著集典型、稀有、系統(tǒng)性于一身且不可再生的珍貴地質遺跡,是研究地殼演化規(guī)律、追溯地球演化歷史的理想場所。在不到400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嵩山地區(qū)連續(xù)完整地出露著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期的沉積和構造——熱事件的序列產物,清晰地保存著發(fā)生在距今25億年、18億年、5。43億年分別被命名為嵩陽運動、中岳運動、少林運動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紀造山、造陸運動所形成的不整合接觸界面及構造形態(tài)遺跡,嵩山以其豐富的地質文化內涵受到世人的青睞。
 
    嵩山的石頭會唱歌,它唱出了一曲曲地學探索之歌,唱出了一支支地質演化之歌。對嵩山地質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山海經》中記載:“少室之山其下多鐵。”這本書記錄了嵩山少室山是當時34處產鐵之山的其中之一。嵩山地區(qū)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地質調查開始于上世紀初期。1950年,地質學家張伯聲在登封嵩岳寺塔西南山溝中發(fā)現(xiàn)了片麻巖與石英巖之間的不整合接觸關系,隨即命名為“嵩陽運動”。1954年,張爾道教授把五佛山一帶分布的輕微變質或不變質巖層稱為五佛山系,并把五佛山系與石英巖之間的不整合接觸命名為“中岳運動”。1960年,王曰倫教授發(fā)表了論文《嵩山地質觀察》,在證實肯定嵩陽運動、中岳運動的同時,把五佛山系與寒武系之間的不整合接觸命名為少林運動。不久,走遍了嵩山山山水水、溝溝坎坎的馬杏垣教授在五佛山群葡萄嶺組頁巖與駱駝畔組之間發(fā)現(xiàn)了微弱交角不整合接觸關系,創(chuàng)立了舉世聞名的重力滑動構造理論。這些教授們像一個個音符永遠跳躍在嵩山旋律優(yōu)美的五線譜上,他們奏出的是和諧悅耳的嵩山進行曲,他們將與嵩山同在。
 
    嵩山山系中最古老的巖石是太古代花崗綠巖系,它是距今36-25億年由海底基性巖漿噴發(fā)和酸性巖漿侵入而形成的火山巖和侵入巖,后經地殼運動的應力作用和溫、壓效應,使其褶皺造山、變質變形的片麻巖,地質學家把不同類型的片麻巖總稱為登封群。距今25-18億年古元古代濱海、淺海沉積物變質而成的石英巖、片巖和白云類巖石,地質學家總稱為嵩山群。距今18-10億中元古代濱海、淺海沉積的礫巖、石英巖狀砂巖、泥巖、頁巖、白云巖等,地質學家稱其為馬鞍山群和五佛山群。大約從36億年前開始,嵩山地區(qū)的海底發(fā)生了來自地幔的基性熔漿噴發(fā)和酸性巖漿侵入,形成了被稱為結晶基底的花崗綠巖系。在距今25億年前后,嵩山地區(qū)發(fā)生了被稱為“嵩陽運動”的劇烈地殼運動。嵩陽運動是指太古宙登封群片麻巖與元古宙嵩山群之間不整合界面所代表的一次造山運動。嵩陽運動的結果使海底沉積的花崗綠巖系受到近南北向的應力作用、溫壓效應而發(fā)生褶皺隆起,慢慢露出海面,形成山脈,這是嵩山首次露出崢嶸。后來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嵩山漸漸被夷平了,加上地殼不斷下降,嵩山又被淹沒在海水之下,形成濱海和淺海環(huán)境,接受了被稱作嵩山群的碎屑物質、泥質及鈣鎂等物質的沉積。到了距今18億年前后,嵩山地區(qū)發(fā)生了被稱為中岳運動的全球性地殼運動,中岳運動是指發(fā)生在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之間嵩山地區(qū)五佛山群與嵩山群不整合界面所代表的一次褶皺造山運動。中岳運動期間,來自東西方向的應力作用和溫、壓效應使海底的碎屑巖——碳酸巖地層慢慢隆起成山,露出海面,嵩山第二次屹立于中華大地。中岳運動是嵩山地區(qū)地質發(fā)展演化史中最重要的構造事件,它形成了區(qū)內統(tǒng)一的基底,是基底演化階段的結束、沉積蓋層演化階段開始的標志,它還標志著華北統(tǒng)一大陸的形成。中岳運動后,嵩山再次慢慢風化、剝蝕、夷平、下降,逐漸被海水吞噬,形成濱海、淺海等環(huán)境,先后沉積了被稱作馬鞍山群、五佛山群和羅圈冰磧層的地層層序,到了距今5.43億年前后,嵩山地區(qū)又發(fā)生了被稱為少林運動的地殼運動。少林運動指嵩山地區(qū)寒武系關口砂礫巖與五佛山群之間的不整合界面所代表的褶皺造山運動。少林運動使嵩山一帶大范圍地升出海面,形成了現(xiàn)在的嵩山山系,后來雖然發(fā)生了古生代廣泛的海侵,但嵩山山系的主要山峰始終未被海水淹沒。少林運動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這次運動的證據在少林寺南面的山坡上清晰可見。少林寺的位置正代表著這段地質史的分野,少林寺前面是元古代地層,后面是寒武紀地層。從寒武紀到奧陶紀,嵩山地區(qū)大部分仍然被海水覆蓋,又經過了兩億年,這里的地殼最終上升到海平面以上,嵩山從此揚眉吐氣,昂首屹立于天地間。
 
    三疊紀時,發(fā)生了一次延續(xù)時間很長的被稱為燕山運動的地殼運動,我國的很多山脈都是在這次運動中形成了現(xiàn)在的基本格局。嵩山這次受到南北方向力量的擠推,形成了東西方向的主軸,又因受力部位不均勻,一方面形成了嵩山南北兩側的東西方向大斷層,形成了壁立千仞的懸崖峭壁,使得嵩山挺拔峻峭;一方面出現(xiàn)了兩組剪切斷裂,沿著東西方向的大斷層,太室山相對少室山北移,五指嶺又相對太室山北移,形成了現(xiàn)在嵩山的山勢和地貌。嵩山的石頭會唱歌,這一篇篇樂章組合成了嵩山這部黃鐘大呂。
 
    古老、悠久的嵩山,其誕生、演化就是中原大地滄桑變遷的見證。嵩山獨特的地質構造和珍稀的地質遺跡,對人類來說,真是太奧秘了,太神奇了。它的每一座山峰,每一道山脊都是力的展示,都是力的杰作。大自然以宏偉的氣魄和神奇的手法為人類雕鑿出了嵩山這塊瑰寶。2001年3月16日,嵩山被確認為首批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2月13日,嵩山被評審為世界地質公園。歷史會銘記這些日子,嵩山會記住這些日子。因為它們是嵩山魅力卓爾不群的標志,因為它們使聚天地之靈氣、匯曠古之奇觀的嵩山成為了舉世無匹的地質景觀的展覽館。

    “地殼初凝追億年,淪桑變幻渾如煙。卻留中岳山和水,世人相與研大觀。”嵩山的石頭會唱歌,曾經滄海桑田,閱盡地學奇觀,嵩山三大地質運動的遺跡,尤其是少室山三皇寨直立的石英巖層與尖棱褶皺,如嵩山的錚錚鐵骨,又如一本厚重的地質百科全書,在這鏗鏘的音符中,人們了解地球歷史和現(xiàn)狀、預測地球未來演變趨勢的同時,也同時感悟出了嵩山文化的淵源和品位,感受出了天地人和諧相處的重要和緊迫。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原網 作者:常松木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