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運動”是距今5.4億年的一次全球性地殼運動,由中國科學院王日倫 院士 于1959年發現并命名。
“少林運動”地質遺跡是地球發展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不整合”界面,該界面是劃分元古宇與顯生宇的界線。嵩山地區古生代寒武紀(距今5.43--4.9億年)的海相沉積地面,呈角度不整合超覆于中元古代“五佛山期”(距今14--10億年)淺海相沉積地層之上,期間缺失4.6億年的沉積,即為“少林運動”,使前寒武系隆升并褶皺造山,長期遭受 風化剝蝕和夷平所致。
“少林運動”在華北板塊的表現形式為平行不整合(短期侵蝕間斷),而中岳嵩山地區為多角度不整合,可謂得天獨厚,運動界面遺跡出露范圍寬闊,上下地層清晰,國內獨有,對追溯地球演化歷史有重要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