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秀美山水 >> 鄭州地理 >> 瀏覽鄭州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外方山系(中岳嵩山)

2013/5/28 10:56:45 點擊數: 【字體: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縣西北。它東西綿延60多公里,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共有七十二峰,最高峰海拔為1512米。明朝的文學家袁宏道說嵩山很象一條清瘦的臥龍。太室山,是嵩山的東峰,據說,禹帝的第一個妻子涂山氏在這里生下了兒子啟,因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之為"太室"(太:指 身份最高的;室:妻子的意思)。少室山,是嵩山的西峰,傳說,禹帝的第二個妻子,涂山氏之妹住在這個地方,人們就在山下建了少姨廟敬拜她,故山名謂"少室"。

    嵩山在堯舜時稱為"外方山"。為什么叫外方山呢?《尚書》中說嵩山從外面看象方形,所以稱"方山"。堯舜時期的部族主要生活在山西南部,而遠在河南的嵩山自然在其"外"了,是故稱為"外方山"。夏禹時,嵩山已經屬于夏朝屬地,當時稱為"嵩高","崇山"。"嵩高"之名最終確定可從《詩經》中一窺端倪。《詩經?大雅》中說:"嵩高維岳,峻極于天"。"嵩"是高之意。意思是嵩山非常高,與天幾乎相連。周公著的《爾雅》中也說:"山大而高者叫嵩"。東周時因為其巍峨高峻,雄偉秀麗,且處于"天地之中"而被尊為中岳,以后各代均稱嵩山為中岳。《史記?封禪書》中進一步闡釋了嵩山在五岳中的地位:"昔日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嵩山"之名流行大概是在漢武帝登臨之后。

    

    同其它四岳一樣,嵩山也是一座仙山,是修煉之人修行的佳地。據說由仙人鄧云山掌管。嵩山最早留下的仙家故事是在周靈王時期。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或王子晉。他喜好吹笙,喜歡吹鳳凰鳴叫的聲音,后被仙人浮丘公接上嵩山修煉,一住三十多年,最終得道成仙。如今太室山東邊的浮丘峰,西邊的子晉峰就與此二仙有關。

    此后,在嵩山修道成仙的還有:東漢的張陵(道教徒稱"張道陵")、晉朝的鮑靚、北朝寇謙之、韋節、潘彌望等,隋唐時的潘師正、劉道合、司馬承禎、王希夷等,宋元時的許昌齡、喬志高等。

    宋朝張君房所著《云笈七籤》卷四《三皇經說》記載,晉朝武帝時,南海太守鮑靚因為從小就喜好仙道,所以在晉元康二年(292年)初辭官不做,來到嵩山進入石 室修行。后來偶然見到了刻于石壁上的古三皇文。當時鮑靚并沒有師父,他就依照一定之法,以四百尺絹為信物,叩拜而受。據此修煉成仙。

    《神仙拾遺》記載的晉人嵩山叟巧遇仙人的故事也頗耐人尋味。相傳嵩山北坡有個大洞,深不可測,百姓每年都到此游玩。有一年,嵩山叟不小心掉進了洞里。洞上面的同伴希望他沒有被摔死,就往洞里扔了些食物。沒想到摔到洞底的嵩山叟竟然還活著,他吃了些同伴扔下來的食物,順著洞壁往前走。走了十多天,忽然前面一片光明,有一間草屋。走進屋里一看,有兩個仙人正對坐下棋,棋盤旁有數杯白水。嵩山叟告訴仙人他又饑又渴,仙人就把水給他喝。喝完后,他頓覺力氣百倍。下棋的仙人問他愿不愿留下來,他說不愿意。仙人就告訴他:"你從這兒往西走幾十步,會見到一口大井,井中有很多怪物,你也別害怕,只管跳到井里去,自然就會出去的。如果你餓了,可以吃井里的東西。"他按照仙人所說,跳進了井里,井中有很多蛟龍,然而當它們一看見他后,都為他讓路,他就在井里繼續往前走。井里的東西像青泥一樣,但氣味香美,吃了后,一點也不感到饑餓。嵩山叟在井里走了半年多,才從井中走出來,一看,竟然是四川的青城山,然后他再設法回到了洛陽。據說他去的地方是道家的十大洞天之一的第五洞天。

    北魏時的寇謙之先是在華山,后來到嵩山修煉。據說他在嵩山修行七年后,感動了太上老君并親臨嵩山,授予他天師之位以及贈送《黃帝陰符》一書。關于所贈之書也見載于五代時杜光庭著的《神仙感遇傳》。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九《韋節傳》記載,韋節十四歲時,被北魏宣武帝擢為東宮侍書,到了孝莊帝時,跟從嵩山道士趙靜通修道,得到了修行秘訣。此后去華山修行成仙。

    唐朝的司馬承禎,21歲時在嵩山跟從當時的名道潘師正修行。他在嵩山得到了修道之法,后去天臺山繼續修煉。當時的唐睿宗和玄宗都因其名而召其進京。據說他的 面色似童子般紅潤,步履似年輕人般輕捷,象三十歲的人。他有弟子七十余人。一天早晨,他告訴弟子們說:"我自從居住玉霄峰,向東望蓬萊,常有真仙降駕。現 在我受東海青童君、東華君的召請,必須離開人間。"不一會兒他就氣絕了,并且尸解成仙,時年89歲。

    可見,以前的修煉都要遠離塵世,而選擇在人煙罕至、風景秀美的山岳之中修行,嵩山應只是其中之一吧。山中有仙,故為仙山。仙人與仙山互為倚重。而中國歷代史書中都不乏對修道成仙者的記載。因為篇幅原因,我們無法詳細列舉。

    因了有如此多的修煉人在嵩山上修行成仙,自然也留有許多的仙跡以及相關的傳說。

    嵩山上建有不少宮觀。位于太室山南麓黃蓋峰下的中岳廟,原稱"太室祠",建于秦代,據說是為了紀念仙人王子喬的。北魏時因建造了嵩岳廟,所以它正式改稱為中岳廟,并成為道士修行之所。現在的建筑是清代乾隆時期重修的,面積為十多萬平方米。從南到北,建筑依次為中華門、遙參亭、中天閣、配天作鎮坊、崇圣門、化三門、峻極門等十一進。值得一提的是峻極門東側的《五岳真形圖碑》,這一高3米的碑石雕刻著象征五岳的圖象,為明代萬歷年間所刻立。據說,五岳真形圖是仙人傳給魯女生的,他是一部可以威制五岳、役使神靈的秘要。

    西漢時期,在嵩山南麓建造了萬歲觀,唐代更名為太乙觀,宋易名崇福宮。這里還有個小插曲。據說漢武帝當年登臨太室山時,從官聽到山呼"萬歲"之聲,故后世稱此峰為萬歲峰,隨后又在這個地方建了萬歲亭和萬歲觀。北魏時期建造了嵩岳廟,太安二年(456年)所立的《中岳嵩高靈廟之碑》即記述了嵩岳廟創建之事。

    隋朝時,隨著道教的發展,隋煬帝下令在嵩山上建造了有數百間房屋的 嵩陽觀,該道觀成為嵩山最為壯觀的道觀。唐代則先后建造了隆(崇)唐觀、太一觀、奉天宮。隆(崇)唐觀是唐高宗為道士潘師正在其修行之所逍遙谷所建,后來 還下令在其谷口建造一門,題為"仙游"。后為避玄宗諱,改名崇唐觀,宋時復名隆唐觀。太一觀的修建也是在唐高宗時期,因為他聽說道士劉道合有道術,就下詔在其修行之所建了該道觀。宋元年間,嵩山又增建了一批宮觀,如紫虛觀,道士賀蘭棲真曾住在這里。天封宮,即唐天封觀,宋易名為宮。崇福宮,即漢萬歲觀、唐太一觀。此外,宋朝時還建有頤真觀,元代建有土德觀、長春庵等。不過,到了明清時期,除中岳廟多次被修葺外,其它宮觀大多被廢棄。目前保存較完好的只有中岳廟,計存樓、閣、宮、殿、臺、廊、碑樓等建筑四百余間,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道觀。

    除了修道之人選擇在嵩山上修煉,佛家修煉圣跡在嵩山上也并不乏見。東漢末年佛法傳入中原后,喜好佛法的漢明帝在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四年后,在嵩山玉柱峰下,建立了一座大法王寺。據說是為印僧竺法蘭譯經而建。它不僅是嵩山第一座佛寺,而且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名寺之一。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魏孝帝下令在嵩山建造寺廟,因其處于少室山北面的密林處,故名"少林寺"。該建筑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閹、二祖庵及達摩洞等。公元527年,印度僧人達摩在此創立禪宗。少林寺后有"天下第一名剎"之譽。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作《歸嵩山作》,贊嘆道:

    清川帶長薄,

    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

    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

    歸來且閉關。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2007-12-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