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葡萄園,老鄭州人也許還略有印象。
葡萄園位于鄭州市西郊董寨西地,隴海鐵路北側(今鄭州工程機械廠技校)。坐西朝東,在二十世紀50年代以前,在鄭州還頗有名氣。
據董寨、冉屯兩村老人座談和郊區《統戰志》記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意大利有一個叫賈師誼的傳教士來鄭州傳教,于民國2年(1913年)在此建立天主教神道院(即培養神職人員的學校)。占地約百余畝,建筑面積多達3200平方米(房170余間),有意大利教堂式樣樓房四棟,還有磚木結構式平房數排。愛神甫、李神甫任神道院院長,神道院每逢禮拜日就有很多天主教徒來這里禮拜。神道院種有莊稼、喂有奶牛,還栽了許多葡萄樹、梨樹、蘋果樹。以葡萄樹為最多,因此,當地老百姓都叫它“葡萄園”。
解放前夕,河南省國立禹縣中學遷此院內。1948年10月,鄭州解放,意大利傳教士回國。土改時,葡萄園的土地分給當地群眾。上世紀50年代初,鄭州市在此辦起制藥廠。1957年,中共鄭州市委黨校遷往此院內,1958年9月,河南省在此籌建省重型機器廠(工程機械廠前身),經過40余年的風風雨雨,如今面貌全非,葡萄園的葡萄樹早已不存在了,意大利式的教堂逐漸被現代樓房所代替,但當地人們仍然叫它葡萄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