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hé
【何氏起源】
1.出自姬姓,為“韓”氏音訛而成。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母弟唐叔虞之后,封于韓。其裔孫韓王安,原居韓邑(一說在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北)為秦國所滅。子孫分散于江淮之間,江淮方言,音以韓變為“何”,遂為何氏。
何氏始于戰國末年,是由“韓”轉音而成“何”氏。戰國時韓都于新鄭,公元前230年,韓被秦國滅掉,王族子孫以國為氏姓韓,其中一支逃至江淮一帶,當地人口音把“韓”讀作“何”,后來又從讀音誤寫成“何”,于是就演變成何姓。但據《雙坑系譜概略》稱,是因這支韓姓人懼怕秦始皇的暴虐,“乃改韓為何”。由韓姓轉化而來的這一支何氏不斷繁衍壯大,目前國內及海外的大部分何氏都是這一支的后代。
2.據《五代史》吐谷渾族亦有何氏。又據《唐書》所載,何氏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時期,祁連山北昭武城(在今甘肅省臨澤縣境內)有康國,后為匈奴擊敗,遷至中亞,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尋、戊地等九個小國。唐高宗永徽年間,“昭武九姓”先后歸附內地,其中有何氏。
3.漢代有何苗,本為朱氏,冒姓何氏,見于《漢書•五行志》所載,其后子息繁蕃,遂成望族。
4.又據《蘭州府志》所載,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鎖南,其子鎖銘,于明代官拜河州衛指揮同知,朱明王朝賜姓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