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至16日,乙未年河東裴氏后裔公祭裴晉公大典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裴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鄭州召開。
宗親盛會,綠野家聲襄計承光德;雅客祥臨,望門族訓啟后人。15日上午,來自河南省十八個地市以及福建、浙江、河北、山西、江蘇、江西、安徽、貴州、北京、山東、陜西、湖北、廣西、上海、重慶、吉林等地的全國裴姓宗親代表260余人齊聚新鄭裴度墓,參加乙未年河東裴姓后裔公祭裴度公大典。裴公墓前,宗親們滿懷虔敬,靜默肅立。轟隆的禮炮與鼓樂聲交織在一起,氣氛莊重。
河東裴氏宗親會會長裴英鎏,河南裴氏文化研究會會長裴世良,河東裴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裴保林,河南裴氏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裴仁華等十二位宗親代表主祭。他們鄭重地整理衣冠、凈手、沾巾,顯示了對先祖的崇敬。隨后,敬獻花籃、凈手、上香、上酒、獻祝帛、恭讀祭文等儀式依次進行。聞喜縣裴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裴建民莊重地宣讀祭文。
拜祖儀式結束后,宗親們紛紛上前焚香祭拜,表達著對先祖的的赤誠追慕之心。裴度墓園,柏樹蒼翠,草色青青。不遠千里,來自各地的裴氏后裔,滿懷激動,虔誠地祭拜裴度公。白發蒼蒼的老者在親人的攙扶下恭敬地行禮,表達著對裴度公的崇敬與懷念。各地的宗親,雖口音不同,年齡不同,但相互熱切地交流,共同訴說著先祖的故事。
下午,2015年河東裴氏文化發展研討報告會召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劉翔南,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林堅,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石小生等領導參加。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著名楹聯文學家裴國昌為與會嘉賓介紹了裴度的生平事跡。并指出裴度是裴氏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并希望把裴氏文化用卷本形式保存下來。新鄭博物館館長杜平安從裴度墓遺辯及確認、裴氏墓志的出土、裴度之孫墓志銘的發現、裴度墓的保護等四個方面闡述了裴度墓在河南新鄭的依據及今后的發展。山西大學著名文化學者、裴氏文化研究專家楊西江教授向大會匯報了關于研究裴氏所出的書籍,并就“裴學”向宗親解讀裴氏家族,并希望把“裴學”推向一個新臺階。作家裴高才及江蘇裴姓文化報副主編裴春傳分別就“裴氏文化與當代孝義觀”和“優秀裴氏傳統文化與代代相傳”為主題做了精彩發言。聞喜縣裴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裴建民簡明系統地介紹了裴柏村的歷史與裴姓歷史。中華裴氏世譜編委會裴新生向大會展示并介紹了家譜編修的現狀,并希望宗親積極提供資料。
裴氏家風好傳統,家訓家戒傳后人。據《裴氏世譜》等歷史資料記載,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后,余芳猶存”。在上下兩千年間,“豪杰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
天下裴姓祖地裴柏,至魏晉時,裴氏家族始分三眷,即中眷、東眷、西眷,爾后開枝散葉,支分派別。時至今日,裴氏后裔幾乎遍布全國,人數有一百多萬,其中,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學術等方面有影響而有建樹的,不下千余人,可謂是枝繁葉茂,各領風騷。
裴氏家族人才輩出,在不同歷史時期涌現了眾多的名人,歷史上先后出過宰相五十九位,大將軍五十九位,正史立傳與載列者六百余人。有裴秀(魏晉名臣,著名地圖學家)、裴行儉(唐代名將)、裴炎(唐朝宰相)、裴寂(唐朝宰相)等等,究其原因,與裴氏家族良好家風不可分割。在今年的9月1日,中紀委官網在“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中就推出了“山西聞喜裴氏:《家訓》潤無聲 《家戒》醒后人”一文。兩千年來,裴氏族人恪守家訓、家戒,不僅以此律己,更以此激勵和教育著裴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后人修心正身、積極進取。
16日上午,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裴姓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林堅,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石小生,河東裴氏宗親會會長裴英鎏,河東裴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裴保林,河東裴氏宗親會顧問裴正良,聞喜縣裴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裴建民以及山西大學著名文化學者、裴氏文化研究專家楊西江,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著名楹聯文學家裴國昌,西北農林大學博士生導師裴志超,作家裴高才,江蘇裴氏文化報副主編裴春傳,中華裴氏世譜編委會裴新生等領導、專家及嘉賓出席大會。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林堅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宣讀《關于批準裴姓文化研究會為我會分支機構的決定》批文,并對裴姓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裴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裴宗栓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裴姓委員會籌建情況,從廣泛聯系河南各地裴氏宗親;尋訪河南裴氏歷史遺存及宗祠;組織裴氏宗親聯誼公益活動;進行各地區裴氏宗親交流與互訪;發現和鍛煉了熱心裴氏文化的人才,提高了裴姓文化活動組織的能力等五個方面向大會做了匯報。并宣讀了組織結構人員名單。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石小生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裴姓委員會第一屆會長裴世良授牌。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石小生在致辭中首先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對裴姓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講到,姓氏文化是傳承文明、解讀歷史的一個窗口,姓氏文化是中國人傳統家國情懷的的基礎、信仰,姓氏文化是維護社會和諧的潤滑劑。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姓氏發展演變、延續傳承,升華凝練,形成了一種內涵非常豐富、體例完備,超越歷史時空、跨越地理概念的文化形式。他表示,這個凝聚力是非其他的文化現象可以替代的,它具有時代的傳承性、持續性、兼容性。這個博大精深的系統縱貫了中華文明的整個進程,涵蓋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裴姓委員會會長裴世良表示,裴姓文化委員會成立后,將從繼續尋訪裴姓在河南的傳承及歷史遺跡,組織召開研究裴氏文化研討會,梳理河南裴氏遷徙史、整理裴氏家族宗譜,尋求資金支持開展河南歷史遺跡修繕等方面開展工作。他說,相信在姓氏文化研究會和河東裴氏宗親會的指導下,河南的裴氏文化研究會會迎頭趕上,讓我們河南裴氏族人受益,裴氏文化也得以弘揚。綠野家風將在我們中原大地更加得以繼承和發揚!隨后,裴世良會長為理事成員頒發任命書和聘書。
河東裴氏宗親會會長裴英鎏以及來自廣西、內蒙古、北京、貴州、福建、安徽、湖北等地的裴姓代表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對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裴姓委員會的成立表示最衷心的祝賀。遠在美國的裴姓宗親,以及山東裴氏宗親聯誼會也發來賀信表達對大會的衷心祝愿。各地的宗親也紛紛向大會贈送書法、繪畫、澄泥硯等禮品。
會議期間,河南省武陟縣“全國最美孝心少年”裴嘉偉到場對裴氏宗親的資助表示感謝,裴姓宗親們現場再次為其捐款。
裴氏家族的祖居地是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裴氏先祖裴曄漢順帝時官居并州刺史、度遼將軍。漢永建初年,裴曄返回聞喜時途經高陽里,只見此處山水相依、古柏參天、良田千頃,于是將全家搬遷于此,以裴姓為首,以柏樹為名,由此誕生了“裴柏村”。追溯天下裴氏譜系源流,皆出于此,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而裴柏村也日漸成了享譽華夏的“宰相村”。
裴姓歷史久遠,名人輩出,嚴守祖訓,傳承家風,恪守家戒,躬身踐行。在新的時代,裴姓宗親定會以傳承裴氏文化為己任,開創裴姓文化新篇章!
裴度簡介:
裴度,字中立,生于公元七六五年,卒于公元八三九年,出身河東裴氏的東眷裴氏,為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裴度為德宗貞元五年進士,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帝,且四朝為相。他的一生功績眾多,出使魏博、平定淮西(實現唐“元和中興”)、節度河東、參戎入輔、輔佐敬宗、迎立江王等等,是裴氏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廣納賢才,引薦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愬等名將,保護劉禹錫等人。史稱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
在文學上,裴度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對當時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的傾向具有補偏救弊的意義。并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詩》等錄其詩文。白居易曾贊譽他,“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