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拓)碑文:
是則是!非則非!陳云一九三七年六月十九日
李金科書 云棲居鐫石
(碑存:沁陽市)
碑注:
這是陳云1937年6月19日寫給王明及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信函的摘錄。
1937年5月初,陳云以中央代表名義,克服重重困難,將西路軍余部400多人從星星峽接到迪化(今烏魯木齊)。之后設法安排好他們的生活,使他們盡快恢復體能,穩定情緒,組織他們進行政治和文化學習,提高政治及文化水平;并因材施教,進行航空及機械化武器裝備的正規學習和訓練,培養了我軍當時奇缺的多兵種專業人才。
陳云在新疆工作雖然短短7個月時間,但是他同大家一起,依靠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的支持,利用同新疆軍閥盛世才建立的特殊統戰關系,接出并安頓好進入新疆的西路軍余部,建成一所多兵種的機械化學校。那時培養出來的一批技術力量,后來在人民軍隊的空軍、炮兵等機械化部隊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起初,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曾提出要陳云選300名干部赴蘇聯學習。后來,陳云雖一再催促,他們卻遲遲不作答復,又不肯說明原因。對他們這種態度,陳云十分不滿。西路軍指戰員也盼望著能到蘇聯去學習。
6月19日,陳云給王明及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寫了一封長信,匯報同西路軍指戰員談話中所了解到的西路軍情況、作戰經過和失敗原因以及退入祁連山后抵達星星峽和迪化的情形,并以對革命和對干部戰士高度負責的態度,對這400多人以后的安排提出了尖銳的意見。他說:“我肯定的說,現在到了迪化的400多人都是百戰余生的人,每個戰士訓練一下就是我們將來的軍事干部。而現在他們身帶許多次花,身體很弱,如果有可能給他們相當的休養,今后對于中國革命不知能做多少工作。”為此,陳云提出兩個問題,要求王明及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做出明確答復:“(一)為什么不允許先把必須醫病和休養的干部送蘇聯?(二)為什么不允許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人到國際來報告西路軍的情況?”并對王明采取不理的態度表示憤慨。他說:“如果你承認我是一個中央委員,如果你們還是要我在這里工作”,“這兩件事情你們必須明確答復我,我才好做事,否則我真是應付為難。你以不理或者不著邊際的‘考慮’兩字來答復我,我很不滿意。這個態度不能共事!是則是!非則非!應該明白答復。”
“是則是!非則非!”這是陳云的性格,這是陳云的原則,與他后來對于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歸納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陳云碑傳》節選
云棲居趙天元撰文張勇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