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包拯,與民間相傳的差不多,確實是個大清官。他脾氣剛直,鐵面無私,做開封府尹的時候,連皇親國戚都怕他。他把京城治理得非常好,深得老百姓的愛戴,也深得仁宗皇帝的信任。
可在當時,身為翰林學士的歐陽修,卻對包拯的做法很不滿,說他太過于嚴酷,請求他改正。包拯哪里會聽他的,遇到案子,仍然是該怎么判就怎么判。這天,一個漢子因偷了二兩銀子,給人當場抓住,送到了開封府。包拯最恨這種不勞而獲的人,馬上命人斬掉了他偷東西的右手。那漢子慘呼一聲,暈死過去,被扔在了大街上。
碰巧,歐陽修打那兒路過,見此情形,一邊叫隨從帶漢子去醫治,一邊闖進開封府,質問包拯:“不過是一個小偷,如今他少了一只手,怎么去干重活?您斷了他的活路,只可憐他的妻兒老小。”包拯沉聲道:“歐陽公仁心可嘉,但我這樣做,重在殺一儆百,不知歐陽公可曾想過?”
歐陽修知道說不服他,便拱拱手告辭出來,一路進宮去,到仁宗那兒參他。可誰知,仁宗聽了以后,反而呵呵一笑,說:“開封是都城,治理是要嚴厲一些的。歐陽愛卿,你這只恐是婦人之仁,請不要再說了。”歐陽修沒有辦法,只好退朝回家,獨自悶悶不樂。
不料,沒過幾天,朝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擔任三司使的張方平被罷了官!歐陽修一驚,暗道:這張方平可是個忠臣,三司使又是個僅次于宰相的要職,怎么能說罷就罷呢?后經打聽才知道,是包拯參了張方平一本。包拯的理由是,張方平買了一套超級豪華的住宅,違背了皇上所倡導的節儉理念。
為了弄清真相,歐陽修去問張方平。張方平苦笑一聲說:“我也是一時糊涂啊。母親老了,一直沒享過福,我只是想讓她老人家……唉,不說了!”歐陽修嘆道:“張公行孝時,固然有不妥之處,但包拯這樣做,可真是有點過了頭。”說罷,他別過張方平,徑直找皇上來了。
仁宗見了歐陽修,笑道:“愛卿必有要事。”歐陽修心說,皇上深信包拯,如果直接參他,必然不能有效,便靈機一動道:“臣有小事不解,想煩勞陛下明示。”仁宗一怔,這個鼎鼎大名的大學士,還有什么小事不解嗎?他來了好奇心,忙命歐陽修快說。
歐陽修說:“臣老家有兩個鄰居,一個叫李壯,一個王貴。李壯買了一頭牛,牽著去耕田的時候,不小心踩壞王貴家的幾棵莊稼。王貴不依,把李壯告到了縣衙?h官很生氣,奪了李壯的牛給王貴。陛下,您說這縣官做得對嗎?”仁宗不假思索,當即笑道:“虧你還是大學士;踩壞莊稼,照價賠償不就行了嗎?再不行,就多賠一點。這縣官也處理得太重了,不像話,時間長了,是要出亂子的。愛卿可快些回家,代朕去嚇嚇那昏官。”
這時,歐陽修連忙跪拜道:“臣剛才所說,是編的故事,臣請陛下處置。”仁宗這皇帝,最喜歡聽故事,也正是因此,歐陽修才敢在他面前瞎編,而不至于落個欺君之罪。果然,仁宗不僅沒有生氣,居然笑道:“愛卿快請平身。這點小事,朕要是處置了你,不也成了那縣官了嗎?不過,朕猜想你一定有事要說。”
歐陽修站起來說:“臣以為,以前那個小偷就像李壯,現在這個張方平也像李壯。包拯確實清正廉潔,確實嫉惡如仇,但過于嚴酷,時間長了,就如陛下所講,是要出亂子的。”仁宗聽了這話,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說:“看來,你說的是有些道理。”……接下來,仁宗皇上宣包拯進宮,拿歐陽修的話批評了他。包拯這時才有所悟,羞愧難當,回家后就躲了起來,很長時間不出門。
后來,包拯干脆上了一份奏章,要辭去開封府尹的職務。仁宗勸他不要太計較,他說:“臣只考慮大宋江山,并沒有計較過別的。”仁宗料想攔不住他,希望他能推薦一個繼承人,誰知,包拯想都沒想,就提到了歐陽修。仁宗不由慨然嘆道:“人說包龍圖毫無私心,果然一點不假!”
接下來,仁宗召見了歐陽修,準備讓他來當開封府尹。不想,歐陽修二話不說,當即便叩頭謝恩,應承下來。仁宗不高興地說:“你總得謙虛一下吧?”歐陽修說:“臣只考慮大宋的江山,并沒有計較過別的。”不一樣的臣子,竟說出了一樣的話!仁宗一怔,笑道:“包拯治理開封的時候,那可是一片清明,你有把握嗎?”歐陽修請皇上放心,并當即立下保證書。
這樣,歐陽修做了開封府尹,居然一改包拯的做法,施政原則只有兩個字,一是“寬”,二是“簡”,從不搞什么政績工程,來驚擾百姓,也從不求虛夸的聲譽,來欺騙皇上。大家照樣安居樂業,照樣夸他是個好官清官。
遇到作奸犯科的,歐陽修雖然也不曾姑息,但卻總是處理得恰到好處,一點也不過分。小偷小摸的小罪,歐陽修一般打他二十大板,再說教一番,讓他回家好好過日子。至于那些犯了死罪的,他盡量細察細究,能給一條活路的,就一定給一條活路。
一次,仁宗皇上問歐陽修:“包拯以威嚴治開封,而愛卿以寬簡治開封,都達到了一樣的效果,這是怎么回事?”歐陽修回答說:“亂世須威嚴,盛世須寬簡。包拯治開封時,已不是亂世了,只不過大伙敢怒不敢言罷了。”仁宗信服,自此更加器重歐陽修了!驹瓨祟}:歐陽修巧語參包拯】
來源:古今故事報 作者:付勁松 時間:20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