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該塔位于登封縣城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內,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歷史。
嵩岳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總高41米左右,周長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塔室寬7.6米,底層磚砌塔壁厚2.45米,塔室于底層開東、西、南、北四門。這樣的十二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這種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間也是少見的,有人認為其在我國古塔中 “如異軍突起”,應視為我國密檐式磚塔的始創。
該塔不僅以其獨特的平面型制而聞名,而且還以其優美的體形輪廓而著稱于世。從結構上看,它由基臺、塔身、密檐和塔剎四部分組成,其臺高0.85米,出塔身1.60米,平面亦為十二角形,正面有方形月臺,后邊有角道,均與 基臺等高,前 后對應,布局協調。基臺之上,塔身的高度占全塔總高的三分之一。塔身中部以腰檐區 分上下兩段。下段塔身除拱道外,沒有任何裝飾,上段則仿木構而建。塔身之上,是層 次密集的十五層塔檐。各檐疊磚的數目自下而上逐漸遞減,致使十五層密檐層層向上緊 縮,形成既剛勁有力又輕快秀麗的拋物線型輪廓。密檐之上 是由70層青磚雕砌而成的塔剎,高3.5米,自上而下,由寶珠、七重相輪、仰蓮狀受花、寶裝蓮花式覆缽和剎座組成,極為壯觀。整個塔室上下貫通,呈圓筒狀。塔室之內,原置佛臺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繞塔做佛事之用。
全塔剛勁雄偉,輕快秀麗,建筑工藝極為精巧。該塔雖高大挺拔,但卻是用磚和黃泥粘砌而成,塔磚小而且簿,歷經千余年風霜雨露侵蝕而依然堅固不壞,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證明我國古代建筑工藝之高妙。嵩岳寺塔無論在建筑藝術上,還是在建筑技術方面,都是中國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